谢小茹 发表于 2013-3-18 08:53:59

有多少“诚信”可以重来

  “诚实守信,货真价实”是人们消费的基本愿望,更是经营者的行为准则。3.15是个特殊的日子,社会上总会把这一天与打假联系在一起,“诚实守信,货真价实”也就成为这一天谈论最多的话题。

  今年3.15,记者在投诉现场看到,前来投诉者络绎不绝,花了大价钱买的烟、酒竟是山寨货,买房、租房时,开发商、中介的承诺总是难以兑现,定期存款不知不觉被忽悠成了保险……消费者屡屡遭受欺诈,屡屡蒙受损失。

  多年来,打假从未停止过脚步,每次的打假整治行动,其效果不可谓不明显,其成绩也不可谓不辉煌。但“年年岁岁都打假,岁岁年年假不绝。”苏丹红、毒奶粉、地沟油、毒胶囊……层出不穷的假冒伪劣产品,一次次撩拨着消费者的神经,考量着消费者的底线。消费者不禁要问,还有多少经营者存在制假、售假?消费者离彻底杜绝假冒伪劣还有多远?到底有多少“诚信”可以重来?

  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究其因,本质就在于诚信和道德的缺失。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诚信”和“失信”,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经营者如果频频“失信”,或许能得一时之利,但从长远看,必然会失去更多的消费者。试问,有谁愿意长期与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打交道呢?经营者诚信缺失,最终的“恶果”,只能由自己吞下。

  人讲诚信会立足社会,商家讲诚信会站稳市场,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生存之道。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需要大家共同践行。商家长期经营假冒伪劣产品,欺骗蒙蔽消费者,其经营之路不会走得太远;只有做到诚信经营,货真价实,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青睐,才能做大做强。诚信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其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已经越来越得到了全社会的共识,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携手打造繁荣和谐的消费环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多少“诚信”可以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