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上看经济 社会财富分配制度设计与分析
一假设一个国家 只有A B C三个人,凭三个人各自的真实能力,A能创造价值为 100的财富,B能创造价值为 50 的财富,而C呢能创造财富的价值为 0 ,但同时每一个人又有毁灭所有财富的能力,要维持这样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该如何进行财富的合理分配?
ABC为一个整体,一次分配 按贡献(能力)分配 分配财富价值的50%,A优先分配拿回 50,B拿25,C为0;二次分配 共同保障(课税)总额的75列入共同保障平均分配,保障权益均等每人可享受到25,土地 教育 医疗等资源收益作为共同保障平台,不可分割
二
分析另一个方案,统一课税30%,A一次分配拿回70,B拿回35,以同样为0,共同保障分三份保障,每份保障的额度为10,半分为5,二次分配为市场化分配,20购买一保障,10可购买半份保障,则A有条件获得30的保障,B可获得15左右保障,C则为0,C什么也没有社会不稳定怎么办,来个慈善救济福利,慈善额度随意设定,不多,就5吧,AB可共拿出10作福利慈善,A提倡由A操作,操作成本为5,A拿回5,剩下5接济C.分配完毕
三
假设A,B,C三个人合伙建立一间企业,A的创造价值为100,B的创造价值为50,C暂时没有创造价值的能力 为0,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创造能力,则A,B,C三人初次共同创造的价值总额为150,价值分配方案设计为;一次按能力分配分配50%,价值额为75,则可先拿到50,B拿25,C为0.二次分配为共同保障分配 价值额75,A,B,C均占三分之一为25,则A共得收益75,B共得50,C共得25.
假设 B向A学习创造技能,可获得A的创造能力,C向B学可获得B的创造能力,又假设A带B的单位成本为50,B带C的单位成本为25. B向A学习 C向B学习获得创造能力(以后记作人力资本)提升后各人创造能力连同各自所持有价值(以后记作资本金),则A下次投入 人力资本100+资本金125;B投入人力资本100+资本金25,C投入人力资本50+资本金0;共同投入则为人力资本100+100+50=250,资本金125+25=50,共计400.下次可分配的价值为250,一次分配按能力分配分配50%(也就是人力资本优先分配50%的共同创造价值的收益)价值额(后面记作收益)为125,则A可拿到 A占人力资本投入权益的40%(100/250)*125=50,B可拿50,C可拿125*(50/250)=25.二次分配考虑人力资本投入与资本金投入的公平* 设计二次分配方案设计为人力资本权益与资本金权益相等各为50%即总资本400权益的25%,则二次分配A的收益为人力资本收益25(A的人力资本权益40%*投入总收益125*人力资本总权益50%)+资本金收益约52.5(资本金权益125/150*总投入收益125*50%)=77.5;B的收益为人力资本收益25+资本金收益约10(25/150*资本金投入总收益125*50%)=35;以的收益则为人力资本收益12.5(C的人力资本权益20%*人力资本总收益125*50%)+资本金收益0=12.5.
则A在下次分配总共可拿到分配价值50+77.5=127.5;B可拿到50+35=85;C可拿到25+12.5=37.5.
四
假设A獍建立企业,A拥有全部的资本权益 即股权 为100%,拥有完全话语权,A参与自有企业的价值创造,假设A创造能力价值为100,自定工资100,聘用B C,假设B初期实际创造能力为50,B工资定额为50,C初期实际创造能力为0, C工资定额为25.B C均可经过培训获得A的创造能力,又假设A对B C投入的单位培训成本为25,
则初期ABC共同创造价值总额为 A的贡献100+B的贡献50+C的贡献0-25(对B的培训成本损耗)-25(对C的培训成本损耗)=100.
则初期分配:
A的收入为 -50(B的工资成本)-25(B的培训成本)-25(C的工资成本)-25(C的培训成本)+100(A的工资)+50(B的贡献)+0(C的贡献)=25
A的收益为 收入25-100(付出的代价)=-75
B的收入为 工资50+25(福利--获得技能培训)=75
B的收益为收入75-付出的代价50=25;
C的收入为 工资25+福利25=50
C的收益为 收入50-付出的代价0=50.
经过初期技能培训,二期B C的创造能力均得到提高,B提高到100,C提高到50,对C进行二期培训 投入培训成本假设为25,
则二期共同创造的价值总额为 A的100+B的100+C的50-25(对C的培训成本损耗)=225
则二期分配:
A的收入为 -50(B的工资成本)-25(C的工资成本)-25(C的培训成本)+A的100+B的100+C的50=150
A的收益为 收入150-A付出的代价100=50;
B的收入为工资50+0福利=50
B的收益为收入50-付出100=-50
C的收入为工资25+福利25=50
C的收益为收入50-付出50=0.
经过二期培训,C的创造能力同样达到了100,共同进行三期创造 共创造价值总额为 A100+B100+C100=300
则三期分配:
A收入为 300-50(B工资成本)-25(C工资成本)=225
A的收益为 收入225-付出代价100=125;
B收入为工资50+0福利=50
B的收益为收入50-代价100=-50;
C的收入为工资25+0福利=25
C的收益为收入25-付出100=-75.
假设维持分配现状不变,四 五 六.......次分配均为
A收入225,收益125;
B收入50, 收益-50;
C收入25, 收益-75.
通过多次分配观察,利益利害问题来了 六
经济行为分析,经济的背后就是代价,任何经济行为都需要资本投入的代价,如:时间流逝造成的生命损耗,运动造成的能量损耗,资源或能源的损耗等等
能够看到问题不代表有能力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只有学会制度设计才能有方法对经济问题动手术,没有制度设计能力对问题作出的或是或非或对或错或好或坏的结论,都只能是似是而非 不知好好坏对错的谬论.
制度主导经济,经济行为的结果是由制度造成的
制度是否科学是设计得来的.
制度是成因,问题是结果.
如:腐败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如何防止腐败?
贫富两极分化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防止两极分化?
经济危机的根源?如何防止经济危机?
或农或工或商问题等等
都可以用制度设计 实施去解决.
最后,可以用制度一经济,把经济行为回归到权益与责任上-----
后续 权益责任制制度设计与制度分析 重设三
假设A,B,C三个人合伙建立一间企业,A投入自有资本金,
初期A的创造价值为100,B的创造价值为50,C暂时没有创造价值的能力 为0,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创造能力,则A,B,C三人初次共同创造的价值总额为150,价值分配方案设计为;一次按能力分配分配50%,价值额为75,则可先拿到50,B拿25,C为0,用权益责任制制度分配,一次分配相当于先拿回投入的本金,人力资本=人创造贡献价值的总额-应投入保障的价值额度.二次分配为共同保障分配 价值额75,因A投入资本金参与价值分配,则初期二次价值分配
A的资本收益=A的知识资本收益75/2/3+A的人力资本收益+A的物态资本收益 =12.5+A的人力资本权益50/75(A的人力资本与ABC人力资本总价值比)*人力资本总收益75/2/2(人力资本收益与物态资本收益的公平分配比)+A的物态资本收益权益25%*总资本收益75*25% =12.5+12.5+18.75
=43.75
B的资本收益=12.5+25/75*75/2/2+0*
=18.75
C的资本收益=C的知识资本收益12.5+0人力资本收益+0
=12.5
则 初期分配
A的总收入 =50+43.75=93.75
B的总收入 =25+18.75=43.75
C的总收入 =12.5
假设 B向A学习创造技能,可获得A的创造能力,C向B学可获得B的创造能力,又假设A带B的单位人力成本为25,B带C的单位人力成本为12.5. B向A学习能力提升到A的水平,A B的创造价值均100, C向B学习创造能力提升到B的水平 创造价值为50,A带B B带C的成本与B C获得能力的代价计入二期资本计算分配,各人创造能力连同各自所持有资本,A拿回前期投入资本金,则A二期投入 人力资本50+资本金93.75;B投入人力资本25(50能力的评价-25损耗A的成本)+资本金43.75,C投入人力资本12.5(能力的评价25-12.5损耗B的成本)+资本金0;共同投入价值创造的人力资本为50+25+12.5=87.5,资本金为93.75+43.75+12.5=150,二期A带B人力资本损耗25造成价值创造减少,为100-25*2(100/50人力资本单位价值)=50,B为100-12.5*2=75,C 为50,则二期共创造价值为50+75+50=175,二期可分配的价值为175,一次分配按能力分配分配50%,也就是各自拿回自己投入的人力资本:
A为50,B为25,C为12.5
二次分配 A的资本收益为 A的知识资本收益+A的人力资本收益+A的物态资本收益=87.5*50%/3+50/87.5*25%*87.5+93.75/150*25%*87.5=14.58+12.5+13.67=40.86;B的资本收益为 87.5*50%/3+25/87.5*25%*87.5+43.75/150*25%*87.5=14.58+6.25+6.38=25.21;C的收益=87.5*50%/3+12.5/87.5*25%*87.5+12.5/150*25%*87.5=14.58+2.125+2.917=19.63;
则二期分配
A的总收入为50+41=91
B的总收入为25+25=50
C的总收入为12.5+20=32.5
总数有差异是因为忽略小数造成的差异
为方便下期计算数字调整为A90;B50;35.
假设不再进行技能传授与技能学习,各人的创造能力能力维持二期的状态不变,再把各自所有的资本投入再创造,
则三期:
A投入人力资本50,资本金90(二期收入)
B投入人力资本50,资本金50
C投入人力资本25,资本金35;
人力资本共125
资本金共175
共创造价值100+100+50=250.
则三期分配收益(二次分配):
A的收益=50%/3*125+25%*125*50/125+25%*125*90/175=20.83+12.5+16.07=49.4;
B的收益=50%/3*125+25%*125*50/125+25%*125*50/175=20.83+12.5+8.93=42.3
C的收益=50%/3*125+25%*125*25/125+25%*125*35/175=20.83+6.25+6.25=33.3
则
A的总收入=90+49.4=139.4
B的总收入=50+42.3=92.3
C的总收入=35+33.3=68.3 {:3_198:}看不下去了 算术啊
看着就头疼{:3_203:} 回复 5# 低调的马申
算不清,就会被迷惑,魔鬼就在细节中才能发现。 回复 4# 静音
中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回复 7# 封锁
不关心,就关心分到我手上的 工资!!{:3_205:} 回复 8# 静音
我们的工资到底是按劳分配的,还是按等级,按官级别来分配的?福利保障不要?这难道不值得咱们去思考的吗、 传说中的经济学~神~我头疼 俺不理财,所以财也不理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