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赣榆谢湖樱桃红

2009-11-12 16:34| 发布者: 郭其文传媒| 查看: 1831| 评论: 2

谢湖村位于赣榆县厉庄镇最北部,与山东接壤,厉大路、石林路从境内穿过,交通十分方便。全村8个村民小组,563户,2032人,耕地面积2000亩,山荒、茶果3000亩。村党总支连年被评为镇、县、市优秀党总支,连续三次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02年,被省教委、科委认定为省“农科教示范基地”;2005年,被江苏省环保厅评为省“百佳生态农业示范村”;2005年10月,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园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近年来,谢湖村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与时俱进,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及时调整开发思路,确立效益优先的开发理念,大力发展高效规模茶果业,形成了具有山区特色的新型农业板块。谢湖大樱桃的崛起、兴旺、走红正是高效农业最多彩的一朵奇葩
  一、樱桃好吃树难栽,历经磨难幸福来
  大樱桃目前是谢湖村的农业支柱产业,至2009年面积达到3000亩,已进入盛果期的近800亩。1998年,谢湖大樱桃获得省农林厅优质果品“金杯奖”。2001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谢湖牌”商标。2007年,被赣榆县工商局评为“地方名优产品”。2009年,经赣榆县工商管理局推荐参加市知名商标认定。从2005—2009年村民收入来看,高的每亩收入3万元,低的每亩收入9000多元。可以说大樱桃已经成为谢湖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村民都称之为“土地里长出了金疙瘩”。

谢湖大樱桃是从1990年开始引种,种植面积100多亩。但当时村民并不认同,也疏于管理,到1995年大樱桃也没有挂果,村民光投入,没见到效益。当时,村民谢满祥等户已经刨掉了好几亩的大樱桃树,说是没有用了,还是种粮食划算。看到刨樱桃树村民的越来越多,村党员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党员谢佃贤、谢佃浩等立即到大樱桃园劝说村民暂时不要冲动,是否刨掉樱桃种粮食,等党员终训会上再协商决定。在党员冬训会上,党员干部意见也出现了分歧,有的主张刨掉种粮食,有的主张外出找到樱桃结果的真经。老支书谢修德、支委谢佃浩、谢芬祥等坚持保留大樱桃,动情地对党员、村民代表说:咱再坚持几年,大樱桃一定会结果的。于是,村支部及时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大樱桃承包户外出参观,通过算对比帐,稳住村民的心,保住了大樱桃。同时先后邀请连云港市罐头厂的技术员、烟台果树研究所的专家丁菊凤来现场指导,给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在专家的帮助下,村民们正确掌握了大樱桃管理技术,结合特殊的地理环境,利用喷雾、养蜂等措施,增强了大樱桃的异花授粉机率,1997年大樱桃开始挂果,2000年以后产量逐渐提高,每亩产果1000斤左右,这时村民才开始逐渐认同大樱桃。由于缺乏宣传,信息闭塞,村民卖果只能到市场上吆喝,每斤大樱桃2块钱都不好卖,效益很低。

由于受资金、栽培条件、效益差等因素的影响,大樱桃一直没有突破1000亩,没有形成规模。2003年,上级农业综合开发开始对大樱桃产业进行扶持,投入资金 200多 万元,对原有的大樱桃进行了基础设施配套,改善了大樱桃的生产条件,提高了大樱桃产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投入,点燃了农民结构调整的热情,2004年大樱桃迅速发展到1200亩,开始走上规模发展之路。2006—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对大樱桃产业进行连续立项、重点扶持。两年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为农民免费提供大樱桃苗19万株,大樱桃发展突飞猛进,至2009年已发展3000多亩,成为全县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突出亮点。

但是,大樱桃面积增加了,产量提高了,销售难、效益低的难题一直困扰着村党员干部。2000年11月,在党员冬训会上,原村党总支书记、现任镇人大副主度谢佃贤对党员干部语重心常地说:“俺的大樱桃为啥不好卖,价钱又低?不是樱桃品质不好,而是没有名气。俺把樱桃园建好了,让它城里有名、县里有号,吸引外地人来摘樱桃、买樱桃,俺村的大樱桃一定会走俏!”他的建议得到党员干部的认同。在冬训期间,谢佃贤带领村党员干部、大樱桃承包户及村民代表到山东烟台等地参观学习大樱桃管理技术及发展乡村旅游经验。通过党员冬训和外出参观学习,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提高大樱桃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

于是,“发展有机茶果、做强农业旅游”成为谢湖村高效农业的主导战略。2000年,村聘请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对现有旅游资源、农业资源开发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规划。2002年8月,经国家环保局认证谢湖500亩大樱桃园、200亩茶园为有机食品。 2004年春,厉庄镇政府、谢湖村、南京雨花茶厂共同投资360万元,在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园区兴建连云港谢湖有机茶果发展有限公司,实行集体办公司,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奔市场的发展格局。同时,观光园内有茶艺表演、农家乐餐饮、垂钓休闲等旅游项目。2005年10月,谢湖有机茶果基地被国家环保局认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9年6月,经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县旅游局批准,每年的6月6日定为“谢湖樱桃节”。

2006年以来,谢湖有机茶果基地每年接待旅游参观的游客20万人次以上,知名度不断提高,成为苏北鲁南地区的旅游名村和赣榆县特色农业旅游的一张名片。原先2块钱一斤都难卖的大樱桃,现在每公斤40元以上,且园内采摘,6月10日前园内大樱桃全部销售一空。党员陈升益种植大樱桃4.5亩,亩收入2万元以上。村民谢佃銮种植大樱桃5亩,2005年以来,年收入在18万元以上。

 二、完善乡村旅游平台,谢湖樱桃红在外

(一)投入巨资,完善基础设施

近年来,省、市、县有关部门已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整理以谢湖有机茶果基地为主的荒山开发、特色农业、旅游景区建设项目。2004年12月,省国土厅投资1600多万元对以谢湖村为主的周围20000亩丘陵山地实施综合治理,建成高标准、梯田化、水上山、地下灌溉的观光农业示范园,进一步加快了建设农业旅游景区的步伐。2006年至2009年,市、县农业部门投入100余万元,扩大、更新、新植茶园300亩,新发展樱桃园2000亩。村投资100万余元,对基地的生产路、桥、绿化树、景点、农家乐旅馆、娱乐场所、农民公园、旅游广场、警务区、医疗中心等进行配套维护。

(二)以人为本,科学设计

谢湖有机茶果基地因地域广阔、风景各异、园中有园深受游客的欢迎。进入基地,满眼是绿,抬头碰果,可谓绿的世界,果的天地,花的海洋。游茶果基地的路线为:有机大樱桃园(樱桃沟探幽、自助摘果、品樱花蜜等)—有机茶园(采茶、制茶)—观茶艺表演—谢湖垂钓(湖中垂钓、湖边烧烤等)--大吴山森林公园(观古迹遗址、挖草药等)。基地管委会本着以人为本、坚持科发展观为原则,从园区生态种植细微处入手,依据地理特点,培植景点,同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使之具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术、良好的语言表达力和较强的亲和力,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让游客和参观者慕名而来,满意而归。难怪来此游览参观的日本客商宫本武仪先生作诗说:“谢湖是个好地方,茶果基地好风光;仙果名茶矿泉水,神仙游此不思乡”。

(三)以大樱桃为媒,建好农家乐

农家乐位于有机茶果观光园内,地处环境优美的马山谷地,周园20公里内无污染源。下田头插一把秧苗、住一回农家小屋、吃一顿地道的农家饭菜。2005年以来,以体验乡村文化、农家生活和田园风光等农家乐项目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在谢湖农家乐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尤其每年进入夏季以来,在谢湖农家乐,以学生体验农家生活为主的夏令营活动吸引了众多的都市孩子。在生态美食园,为游客推出的炒草鸡、特色农家菜;推出以采鲜茶、摘鲜果,体会世外田园风光等为主的农家乐项目都受到游客们的青睐。

目前,全村发展“农家乐”60多家,有500多人直接从事“农家乐”服务,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农村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的迅猛发展。

(四)加强形象塑造,精心打造旅游品牌
    谢湖有机茶果基地虽然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景点还存在散、小、弱等问题。为营造旅游形象,形成统一的景区风格,邀请南农大的专家进行了整体形象策划。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塑造谢湖生态农业旅游品牌。2005年以来,村在电视台播放谢湖有机茶果基地的新闻宣传片、广告近千次,县、市级报纸上发表文章500多篇。在中国海洋·徐福文化节期间,专门制作以“美丽的谢湖”为主题的巨幅广告牌参加了巡游活动。
    “绿苍苍,果茫茫,风吹山林茶花香”。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谢湖村坚定不移地打造特色旅游农业品牌,做大做强农业旅游经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等差距。今后,基地将在县旅游局的指导下,科学规划,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争创苏北知名的生态农业旅游点。


喜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郭其文传媒 2009-11-14 11:25
先让一部分承包户富起来。
引用 游客 2009-11-13 07:40
谢湖樱桃,富了部分村民,村集体经济收入很少的。

查看全部评论(2)

QQ|Archiver|手机版|爱赣榆

GMT+8, 2025-11-29 05:35 , Processed in 0.04741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