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赣榆创业,我们感到十分踏实!”总投资8亿元落户石桥镇星马游艇企业负责人十分感慨地说,“在赣榆投资,我们都有一种‘在家’的感觉。” 一段时间以来,在走访中笔者多次听到群众和来我县投资客商的一种共同感触:政府机关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需要审批的项目和程序大大减少了,办事更快捷了,以往需要跑多个部门、多个时日才能办成的审批事项,如今可在行政服务中心并在承诺日内一站式办结;机关工作人员主动下基层、到企业服务的多了…… 近年来,赣榆县软环境建设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纠建并举,整体推进,突出集中整治,强化监督查处,健全规章制度,推进效能提速,投资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改善,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投资兴业,仅今年以来,全县共有在建计划投资2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2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0个,有力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齐抓共管,把软环境当作生命线 “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经济发展”、“大力抓好软环境建设、为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服务”、“要想经济快走变快跑、软环境建设就得好”……行走在赣榆城乡之间,到处可见这样的标语、标牌。建设一流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是赣榆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针对一定时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专题活动,推动软环境建设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2004年针对机关存在的“门难进、话难说、脸难看、事难办”和中梗阻问题,全县上下集中开展了以解决“事难办”为目的的专题大讨论;2005年上半年,全县机关单位开展了“效能提速百日特别行动”,而下半年则针对机关单位个别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重承诺,轻兑现”的情况,以诚信建设为重点,以打造诚信政府、诚信企业为目标,在全县机关全面开展“打造‘诚信赣榆’从兑现承诺做起”专题活动;2006年上半年,开展了“机关优质高效服务百日竞赛”活动,实施项目丢失严格问责、督查评议全程监督等五项措施;2007年针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六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问题,组织开展了“六乱”专项整治活动;2008年,针对有关慢作为问题集中开展了“慢作为”专项整治;2009年上半年,针对软环境服务制度落实不到位,少数机关部门中仍然存在的脸难看、话难听、人难找、事难办等问题,深入开展了软环境服务制度落实自查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专题活动,为投资商、基层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投资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外商满意度明显提高。 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软环境建设浓厚氛围,是推进软环境建设的又一重要手段。除了在《今日赣榆》开设“软环境问题整治在行动”、“读者热线”等栏目外,该县还在全省率先开设了《政风行风热线》电视直播节目。组织与群众生活、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50家重点单位依次在每周三晚上8点通过电视直播接受群众和企业的咨询、质询和投诉,使机关服务更直接,解决问题更便捷。此做法被新华日报、党的生活、中国反腐倡廉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推广。截至目前,节目共播出75期,接听热线电话667个,现场解决问题405个,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105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破难攻坚,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 在今年10月份召开的全县软环境建设推进大会上,一部题为《机关顽症何时愈》的专题片,引人深思,令人警醒。该片是赣榆县纪委效能中心经过50余次暗访拍摄制作而成,片中反映的是上班时间在办公室玩电脑游戏、看电影、聊天、吃东西、干私活等不良行为,对涉及的10个单位16名工作人员分别进行了三级倒查责任追究。这是赣榆县采取硬措施治理软环境的一个缩影。 通过明线查、暗线访、热线举报、网上对话、电视曝光、电台质询“六线联动”,不断加强社会监督,强化群众监督,全方位捕捉损害软环境的人和事。对损害软环境的案件即查即处,今年以来共接投诉202件次(其中涉及31个机关单位146件,涉及13个镇53件,涉及企业乱收费3件),已办结200件,办结率为99.01%。查处损害软环境典型案件16件,处理违规违纪人员32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7人,通报批评16人,诫勉谈话4人,待岗1人,发放行政过错警示卡7个,没收违纪款30余万元。查处了乱收费案件7件,乱作为案件4件,工作失职、不作为案件3件,执法不文明案件1件,不诚信案件1件。 严格规范和限制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个人裁量权,杜绝随意裁量、违法裁量、滥用裁量权的现象。对全县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年审和清理,统一编制发布《赣榆县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目录》并向社会公开,对企业收费一律按《收费目录》低限标准收取,《收费目录》之外的收费行为都视为违规违纪。每年对企业的收费登记簿进行一次检查,发现多收费的依照规定对相关部门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企业不再是“唐僧肉”,实现了明明白白交费。同时,县里规定,除国家和省级统一部署的检查外,对企业的常规检查要实行总量控制,一年内同一部门对同一企业的检查原则上不能超过两次,确有必要的必须报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县行政效能监察中心每半年对各部门检查总量进行一次公示。对重点企业进行行政执法检查,一般都采取联合检查、集中检查等方式,对重大检查活动,必须由部门负责人带队,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全程跟踪监督。 创新社会评议办法,把18个镇和100家机关部门全部纳入参评单位,形成了企业评涉企执法单位、群众评机关重点科室、农民评基层站所和社会各界评县级机关单位的“四评”机制。被评为“最差”的单位,由县委、县政府通报批评,取消单位县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排名奖资格,对领导班子进行警示,主要领导予以诫勉谈话,单位向县委、县政府写出整改方案;连续两次被评为“最差”单位的,除认真整改外,主要领导给予组织处理,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条管部门的考评结果和奖惩情况通报其上级主管单位,被连续两次评为“最差”单位的,建议其上级主管单位对主要领导予以组织处理,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通过创新考评方式,重视考评结果的运用,加大奖惩力度,有效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进一步好转。 创新服务,为企业发展铺路搭桥 日前,在协鑫热电,总经理方逸庆拿着一张空白的盖有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章的绿色通行证告诉笔者,为了帮助企业解决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问题,县行政效能监察中心专门到市里多方协调,为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当然,在赣榆还有很多家企业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在我们客商眼里,赣榆的优势不在‘门槛’的高与低,而是在服务、办事效率、亲商氛围等方面,今年我们共追加投资7000万元用于生物质热电技改项目。”方总由衷地说。 把服务做到投资兴业者最需要的地方,是我县服务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实现政务提速,该县于2006年11月便成立了县行政服务中心,设有80个办事窗口,有30个审批服务部门、254个审批服务事项、110名工作人员进驻中心,仅今年来,该中心累计受理各类办件5.5万件,办结4.6万件,办结率达 99.2%,接待群众咨询60万人次,中心高效便民的审批服务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柘汪临港产业区投资的福建经纬集团华禹铸管项目经办人郑永达至今念念不忘:“去年10月,初到赣榆是人生地不熟,但是在办理公司设立、机构代码和产品执行标准备案、税务登记等多项手续期间,我没请哪个吃过一顿饭,喝过一次酒。整件事在行政服务中心仅用了两个小时时间。” 针对企业遇到的重点疑难问题实行现场会办制度。县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在建重点项目实行定期走访,深入一线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组织职能部门与企业面对面接触,零距离沟通,对企业反映出来的一般性问题当场解决,重点疑难问题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加现场会办予以解决。为保证重点企业集中精力抓经营,引导企业增强依法经营意识,对投资、生产、税收达到一定规模、市场声誉好、社会贡献大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对于生产经营不善、环境污染严重、出现拖欠税费等问题的企业及时收牌。 在推行项目服务“零距离”、无特殊情况和特别需要“零检查”及首次违规“零处罚”的“三零”服务制度的基础上,今年10月份开始推行服务联系人和特派行政服务员制度。在50家软环境建设重点单位设立了副科级服务企业联系人,对首批50家企业派驻了行政服务员,实行定人定责跟踪服务,服务联系人向社会公布联系电话,承担服务企业、基层、群众的首要责任,牵头处理好所有服务事项;特派行政服务员深入跟踪做好服务工作,协助企业办理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各种服务事项,力所能及地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环境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一些企业明显感到了寒意。服务联系人和特派行政服务员及时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销售、用工等情况,共同分析形势,积极寻求应对良方,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据不完全统计,特派服务员已为企业办实事近百件。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该县的软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机关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执法行为明显规范,为投资商、基层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外商满意度明显提高,近来在对23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外商对赣榆软环境的满意率达96.8%。(王晨)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