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我翻过赣榆的县志,分别是明崇祯年间、清光绪年间和民国的三本县志。 县志是记载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但修县志的确要花费的财力、人才。我找来找去,也只找到了这三本,说明我们县在历史上就不太富裕,文化也非常落 后。看了县志,发现也是如此,我们县几乎没有出过什么名人,科举时代,还不知考过几个进士,更不要说什么状元、榜眼了。徐福是哪儿人,到现在还有争议。徐 福在秦时也只是个芝麻大的小官。不过是,我们现在开本地文化把他挖了出来。 如果说起来,赣榆历史上最大的名人当属胡松年。此人在南宋初年,官至吏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最高军事长官)兼权参知政事(代理宰相之职),是宋代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 其他嘛,应该没有什么名人了。 我们应该认识到,赣榆是个大县,但不是个强县,更不是个名县。从古至今,我们这就比较穷,文化比较落后。这也是个不利因素,从整体上来讲,我们缺乏优秀的 文化基因,缺乏宏远的谋划意识。因此,现在可以看到,赣榆人教育虽然非常好,但事实上,好而不强,出了很多大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之类名校的却没有几个。 同时,赣榆人好大喜功,目光短浅,做不了什么大事情,更缺乏冒险精神,赚了一点钱,就觉得自己是个人物。更要命的是,赣榆没出过什么大官,做小民的时间太 长,形成了拍马奉承的恶习,赣榆官场、民间,至今仍是如此。 我们要发展,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想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自身的缺陷,而且这种缺陷是先天性的、历史性的,要去改正它,就得加倍努力!不肯承认缺点,不去改进自身,注定要落后于人! 10多年来,本人走过中国很多省份,实事求是地说,赣榆的民风应该说非常差的了,仅比西部少数地区好点而已。而且,赣榆官方至今也没有拿出什么像样的办法 来引导地方文化的发展。文化虽然是个虚的、看不见的,但它的威力是非常惊人的。在中国,最好的例子就是温州文化;在世界,最好的例子就是日本文化。赣榆的 文化搞不好,我们的子孙就是永远的受害者。 一起努力吧!坚强的赣榆人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