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资讯 文艺 协会组织 查看内容

赣榆支教日记5

2009-11-16 15:32| 发布者: 鱼干子| 查看: 601| 评论: 0

“赛翁失马,焉知非福。”老祖宗的话看来还真有道理。星期四上午我们要到赣榆实验小学听课,才来3天,就能参加这种县级教研活动,虽然依旧无精打采,但运气着实不赖。

早饭后,我骑上门卫赵叔叔那辆有些历史的自行车跟着杨仪出发了——好兄弟,怕我不认识一大早专门到学校来等我。实验小学在城中心,我们沿着学校外的主干道向城区骑行。太阳出来了,红里透着白,如吃饱了的孩子,精神足足的,再也不像前几天那样萎靡不振,若有若无。风迎面吹来,凉凉的,远不及前几天刀割般似的锋利。气温明显回升了。

和我们句容实小一样,赣榆实小也位于城区繁华的地段,但却不如句容实小那样气派,路边的校门与教学楼之间只有一片狭小的场地,让人有一种局促、拘束的感觉。我们刚想进去,只见一大群年轻的英语教师从学校出来,朝隔壁走去。原来听课活动在实小隔壁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实小只隔了一个铁栏杆,走进大门粉红色的教学楼迎面压来。右边是铺着塑胶跑道的操场,左边就是本次活动的地方——多功能汇报厅。

好大的地方,这里足以容纳500人;好舒适的地方,就像高速公路豪华大巴上的航空座椅一样,这里的沙发座椅厚实柔软;好整洁的地方,地面墙面和沙发椅套干净的让你不忍心留下曾来过的痕迹。和专门上公开课的多媒体教室不一样,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舞台,一个班的课桌椅放在上面绰绰有余。舞台的一角摆着看上去很专业的调音设备。此时学生们已经在舞台上就坐,执教的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女教师,长得有点像我们英语组的刘颖初。舞台上方醒目的红色横幅表明了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赣榆县“三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展示。听课老师陆陆续续到了,大约有二、三百人,大概全赣榆的小学英语教师都来了——全县教研,名副其实。

通过杨仪的介绍,我对“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案”是指教案、学案和巩固案,“六环节”则包括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和迁移运用。这是连云港市教研室要求全市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所要遵循的模式,听说去年在新浦区(连云港市区)试点时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今年新学期在全部四县三区进行推广。课堂“六环节”好理解,类似于我们句容以前的“导学、精讲、勤练”,只不过要求更加细化,一步步清晰明了,操作性更强。从杨仪递来的一张A4纸上,我对教案、学案和巩固案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上课前,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一张A4纸,正面有两部分,第一是学案,上面123456条地布置了本课的预习要求,要求非常细致,如:听录音10遍,跟读10遍,把新的单词画出来,会读其中的几个新词,通过查工具书知道新词的意思,大概知道课文的意思,说给家长听,家长签字,新词对应图连线,根据意思选句子。第二部分是教案,上面是上课的提纲,应该是教师执教的大致步骤。A4纸的反面是巩固案,全是一些题目,以书面练习为主,少量的口语交际为辅。

“纸上得来终觉浅”,是骡子是马,得牵出来溜溜。“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到底怎样,和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没有质的不同,理念是否比我们更先进,效果究竟如何?看看周围听课教师期待的眼神和表情,说明不仅仅只是我有强烈的求知欲。

“刘颖初“姓汪,汪老师执教的是3A Unit7 It’s nice Part A.这部分新授内容很多,教学重难点多而略显杂乱,一课时讲完有一定的难度。在老师带领学生唱完英语歌曲热身之后,一个猜猜看的小游戏就轻易解决了本课的四个服装类的新词——学案的功效体现无疑,重点句型的教学由相关旧知的运用逐层呈现,通过节奏感十足chant 的诵读,师生问答的运用,生生互动的展开,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两个人称代词的区分——也一一突破和化解。最后在充分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学生的时装秀彻底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整节课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妙趣横生,热闹非凡。学生课前预习充分,教师课堂点拨精当,课后巩固扎实有效。既展示了“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更体现了执教教师扎实的基本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独特的个人魅力。

第二节课是一位姓穆的老师执教的5A Unit6 Doing housework Part A 同样精彩成功。

展示课精彩纷呈,想不到评课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当县英语教研员徐老师——一个语速很快,很干练的女人——宣布评课开始的时候,无需三请四邀、不用点名道姓,没有故作谦虚,想发表自己意见的老师已走上舞台,落落大方地坐在在教研员的旁边,面对台下全县的同行侃侃而谈,评课时语言流畅、表述清晰,思维严缜。感觉人人都有当教研员的潜质和水平。一人结束另一人赶紧跟上,仿佛时间就是她们的金钱。大多评课者在谈完展示课的精彩之处后,都能提出自己对理解和实施“三案”“六环节”的想法和疑问,特别是“学案”中对学生预习要求的布置——是否每天都要打印A4纸,这样代价太大,是否每天让学生抄在本子上,这样又太烦。对于评课者的疑惑,徐老师发表了自己对“三案”“六环节”的解读,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对学生预习的要求:细化到具体每一处。

展示课的观摩,教研员的解读,让我感受到“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教的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扎实,不过同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的负担也相应重了一些。

听课的收获真是很大,得时时提醒自己:

山外青山楼外楼,小英每处皆高手。莫学自大井底蛙,专业技能勤练修。


喜欢

QQ|Archiver|手机版|爱赣榆

GMT+8, 2025-11-28 20:49 , Processed in 0.0390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