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天好像非要给我这个南方人一点考验似的,干冷干冷的天气依旧继续。周二上午在青口二小领导的盛情邀请下,我们一行人前往赣榆的抗日山烈士陵园。抗日山在赣榆的地位和影响类似茅山在我们句容的情况。汽车出了县城向西驶去,不一会儿便拐上了一条乡村公路。路不宽,大概只容得下两辆大车并排行驶,道路两旁种满了苏北到处可见的杨树,树高且直。大文豪茅盾说:“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有极强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这是不是苏北人到处种杨树的原因之一呢?汽车在路上小心翼翼地行驶着,速度也降了不少,七拐八绕地让我失去了对方向的判断,终于明白罗盘指南针是一项多么伟大的发明,GPRS为什么有那么大市场。约摸二十分钟后,一座山的轮廓出现在眼前,山并不算高,孤零零地矗立在苏北的平原上,显得很突兀和孤单。犹如平坦的操场上放了一张讲台。渐渐地山愈发清晰,汽车转了一个大弯后向陵园大门驶去。 冲上长长的坡路后,汽车停在了大门前的停车场。停车场空空荡荡,犀利的山风无所遮挡,恣意横扫每个角落。写着“4A景区”的巨幅宣传牌在风的肆虐下咣咣直响。环顾四周,只有一排景区办公室偏在一角,并无相关配套旅游设施,和我心中所想像的4A景区大相径庭。 抗日山烈士园林依山而建,共有8个坡段363级台阶(事后查资料得知)。站在园林大门仰首瞻望,水泥台阶层层向上,山顶的红旗迎风飘扬。台阶的两侧,从下往上栽满了松树,深秋已至,严寒将临,山郁郁葱葱,依然是青的。“青山有幸埋忠骨,苍天含悲祭英魂”——终于知道这里风为什么这么大了。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经过六个小坡段——每小段14级台阶——我们来到陵园的第二坡段。这是一个开阔的场地,右手边是抗日山革命烈士纪念馆,面东而向,青砖黛瓦,庄严肃穆。纪念馆共分三个展厅。第一展厅的主题是:“奋起抗日,共产党是中流砥柱”。展示了刘少奇主席、符竹庭将军和爱国县长朱爱周等的图文资料;第二展厅的主题是:“抗战烽火,八路军新四军是雄狮劲旅”。展示了青口战役、十八勇士、小沙东海战和彭雄烈士的遗物等内容,展厅正面墙上是一幅巨大的小沙东海战斗的油画,画上的八路军战士个个橫目怒视,或怀抱机枪向日寇扫,或用手榴弹将满腔的愤怒砸向日寇,或端起刺刀要和日寇进行肉搏。他们有的已血流满面,有的身负重伤,但丝毫没有退缩,人人奋勇争先誓将日寇消灭干净。没有这些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直看得我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不自觉间经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尤其当看到日寇在祖国大地犯下滔天罪行,实施惨绝人寰的暴行时,我不禁想起一位网友热血沸腾的话“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灭倭寇,誓将热血向东溅!”第三展厅的主题是:“军民团结,兵民是抗战之本”。展示了群众积极参加抗战,国际友人希伯与金野博和支前模范董力生的事迹以及大吴山战役、赣榆战役等内容。此外,馆内还陈列着杨得志、石一宸、肖华、杨思德等老将军为符竹庭、朱爱周题写的挽词、书信等珍贵文物。 从第二坡段继续向上28级台阶,便是第三坡段了。这里建有小沙东海战烈士冢,冢前立有三联碑。东碑有陈毅同志题词“浩气长存”,冢内安葬着16位烈士。第四坡段上建有波兰记者汉斯·希白的炮弹形纪念塔——上有罗荣桓元帅的题词——和日本友人金野博的手榴弹状纪念碑。第五坡段上建有一座用灰色花岗岩砌成的六角亭式建筑——八路军著名抗日将领符竹庭之墓,墓高5.2米,正面镶嵌着符竹庭的彩色铜像。第六坡段是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抗日烈士纪念塔”这7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八路军老战士、我国著名书军旅法家武中奇先生用苘把子蘸墨直书其上的,可谓一字值千斤。塔基座为五面,每面镶嵌着记录牺牲烈士的英名和战绩的石碑。第七坡段是抗日烈士纪念堂,堂内展示了许多珍贵抗日战争史料。纪念堂前面是一座方锥体纪念柱。正面题:“烈士英名垂千古”。 在山顶的第八坡段有抗日山烈士纪念塔和烈士纪念亭,抗日烈士纪念塔在抗日山的最高处,它高达14米,底座是一块天然的基石,塔顶的八路军战士一手握枪,一手擎旗,顶天立地,浩气凛然。60多年来,抗日烈士纪念塔历经风雨沧桑,依旧巍然屹立,它已经成为抗日山烈士陵园的形象标志和精神丰碑,它象征了中华民族抵御外强,光复河山的伟大决心,证明了中国人民永不可辱!纪念塔的旁边有一块天然巨石,形似马鞍,上面有武中奇先生亲笔题写的“马鞍石”三字。 抚摸着马鞍石,极目远眺,苍茫大地尽收眼底:远处的公路交错纵横,四通八达;近处的农田丰收满仓,播种希望;就像歌中唱的“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好一派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景象!此刻心中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又更深一层了。 山的北面就是山东了。山顶的一角,看山的大爷和大娘正在制作红薯片,只见老大娘把一个个红薯放到一个漏斗形的器具内,老大爷转动漏斗边上的摇把,薄薄的红薯片便从漏斗的另一端一片接着一片地出来了,我们看得很是稀奇。大爷大娘热情地邀请我们吃红薯片,还让我们想拿多少就拿多少,用不着客气。这就是典型的勤劳善良淳朴又充满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啊! 下山时寒风依然凛凛,但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热热的! 真是:纵然寒风凛凛,却是热血澎湃。来此缅怀先烈,爱国激情豪迈。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