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直排却遇“关停难”-污水处理敢唱“空城计”-直击江苏赣榆违法排污 连云港临港产业区(柘汪镇),座落于江苏、山东两省沿海交界处,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交汇点,以石化、钢铁、酒精等为主导产业。 就是这个总投资达200亿元、入住项目25个的工业园区,却遭遇了“进退两难、喜忧参半”的尴尬境地: 一面是江苏省赣榆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一面却是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是非之地。 “经济功臣”和“生态祸首”的特殊身份,让赣榆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 废水直排:赣榆县酒精厂成“众矢之的” 赣榆县柘汪镇群众多次向媒体投诉,反映深受环境污染之害,难以正常生活。10月30日,记者来到赣榆县柘汪镇,亲身感受临港产业区污染对附近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和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记者调查发现,该园区工业废水直排的现象比较普遍,黄海海滨海域生态破坏已成事实。在和园区上班的本地人老刘谈起污水排放时,他顺手一指204国道边的一家工厂,气愤地说:“这家酒精厂就是直接通过厂后的小河排污的,你闻闻,臭水臭气能熏死人!”。 紧靠204国道的赣榆县食用酒精厂,是临港产业区内的一家从事酒精及其下游产品生产的企业。该企业自2007年6月一期工程5万吨酒精项目试生产以来,一直以直排的方式进行排污。在该厂的北围墙外,记者看到一条污水沟臭气熏天,沟里的水呈墨黑色。随后,记者沿污水沟废水流向驱车向东,发现酒精厂废水顺烟台路、天津大道沿线河道三公里后,径直奔腾向海不复归…… 骑摩托车路过的一位当地中年男子看到记者在采访,停下来说:“这里的老百姓都在骂酒精厂废水污染,也举报过,上面也来检查过,但检查结果却说是‘臭水臭气,臭而无毒’!” 当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干部告诉记者,这家酒精厂因为肆意排放污水,曾经几次被环保局执法人员逮住,也做出了处罚决定。2008年3月份,连云港市环境监察局执法人员经现场检查发现,赣榆县食用酒精厂年产5万吨酒精项目在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主体工程擅自继续生产,因违反“三同时”,勒令该厂停产。但企业不听,照常生产。到08年4月份,环保局向赣榆县食用酒精厂送达了《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企业置之不理,后来环保局做出了行政处罚决定,责今其停产。但是奇怪的是,行政处罚已过去1年多了,这个厂不但没有履行处罚决定,而且照样轰轰烈烈地生产,大模大样地排污。末了,这位也深受当地污染之害的干部气愤地说了句粗话:“企业仗着自己财大气粗,把环保局说的话放屁,把行政处罚决定当废纸!这是不是政府在纵容他们?!” 污水处理厂:是“名词概念”还是“空中楼阁”? 临港工业园区,难道没有污水处理厂吗? 面对记者质疑,当地群众的回答莫名其妙:“有,也没有!”一位大爷指着远处荒草丛生中的两座建筑告诉记者:那两幢房子就是污水处理厂,都建好几年了,完不了工。 11月2日,记者前往污水处理厂查看,污水厂距入海口大约500米距离,靠近响石港,所谓的污水处理厂连水、电都没通,房子上门窗都没有,更看不到施工人员和设备了。在巨大的污水处理厂项目公示牌上,该项目设计处理污水能力等主要相关数据已被撕去… 一位村民叹息道:“这污水处理厂根本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的,做做样子。白花钱不干实事。” 在响石村,几位养殖户告诉记者,他们养了十多年的鱼虾蟹,过去养殖是他们的一项重要收入,可如今因为水塘的水老被企业排放过来的污水污染,发生过多次虾蟹大面积死亡的事故。一下雨,河沟里的污水就漫到鱼塘里,平常他们有时候排水量大了,也溢过来。现在,我们都不敢放开养了,养上一点,有没有收获就靠运气了。大队也知道经常发生死鱼事故,也不再跟我们收取一年280元的鱼塘承包费了。听任我们养鱼自生自灭。一位姓宋的养殖户说这话时脸上是无奈的愁容。 开三轮车的刘师傅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有酒精厂、造纸厂、制碘厂,哪家不排污呀?企业光顾自己赚钱,却破坏环境损害别人的健康。他为了减少成本,就直接把废水排放到大海里。连近海现在都捕不到鱼虾了,我们很多人不得不改行谋生,出去打工了!” 产业区一位姓赵的干部说:像酒精厂这样存在严重污染的企业,能在国家区域限批、节能减排的形势下“安然无恙”、我行我素,很大因素是政府看重眼前的得利,不管未来的生态! 记者暗访到赣榆县一位人大代表,他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企业家,谈起当地的环境,这位为当地税收也做出了很大贡献的赣榆人说,近些年来,赣榆县也拿出了很大的资金来进行环境整治和改造,每年的人大政协会上也给我们通报了数字,一年都是拿出几千万上亿的投资,整治生态环境,可是环境一点也没见好转,反而越来越差,老百姓怨声载道。这些钱到底都哪里去了呢?老百姓还不知道呢,政府拿着他们的纳税钱说是去治理污染,可是一年一年过去了,给他们的却还是这样一个无法生存的环境! 采访后记:发展的目的是民生 究竟谁该为柘汪临港产业区违法排污买单?当初政府在招商时就知道这是一些排污大户,但出于经济指标决定政绩的“单线”考量,在环境污染问题上采取“软性”政策,在出海口和临近海边的地方建设工业园区,仅仅是江苏赣榆一家吗? 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生态,就是保发展、保民生。增长也好,发展也罢,都是为了民生。民生民生,民众生计。两难抉择,何不“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听听人民群众意见,往往要比一味蛮干强得多。 |
原文由爱赣榆江苏省电信网友于2009-12-06 08:18:19发表 苏南关闭的化工厂都整迁来赣榆了!绿水青山不见了!鱼虾们也不见了!金山也是一样。招商引资,变成了招伤
原文由于2009-12-06 08:18:19发表 苏南关闭的化工厂都整迁来赣榆了!绿水青山不见了!鱼虾们也不见了!金山也是一样。招商引资,变成了招伤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