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204国道西侧的青口镇六里桥民营经济创业园区内,每天早晨,周边村庄的几百名村民结伴准时前来上班,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普通的农家女,甚至有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大妈也神采奕奕的赶到上班的大军中来,“在家门口上班,既能赚到钱又不耽误照顾家庭,感觉很幸福。”在园区内一玩具厂上班的王大姐高兴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工业经济是青口镇发展的重要支点,在新一轮工业发展的大潮中,青口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顺势而谋,紧紧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延伸园区经济发展链条,解决当地绝大多数农民的就业问题。 在青口镇,六里桥民营园区被形象的称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园区内,一排排漂亮的别墅是创业者们居住的地方,紧邻别墅的是高大、明亮的厂房,是创业者从小规模经营到逐步发展壮大的起步之地。在这里,金玉黑陶有限公司的作品走上北京的国际展台,繁忙的物流业覆盖县内的每一家超市、商店,一步一步壮大经营规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全县皮衩行业领军人物王洪斌靠做皮衩小作坊起家,几年中,带领三个弟弟同时在园区内开办皮衩厂,四兄弟带动当地300多名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王老板本人也不断扩大经营范围,成立瑞泰橡胶有限公司。 据介绍,该镇政府根据本土创业者实际情况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规划建设,总体规划面积200余亩,一期占地面积100亩,统一建设单体建设占地3亩,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30栋,满足从事机械、塑料、服装、玩具、物流等投资者创业需要,该园区内一期30栋厂房已全部入住企业,带动当地近千名当地农民就业。目前该园区内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达2.6万平方米,建成后,园区入住企业将超50家,将成为民营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百姓创业、农民就业的新示范点。 在该镇南街中小企业集聚项目区、西关民营工业园内,服装厂、油脂厂、苏阳太阳能厂等众多著名品牌企业解决当地1000多名周边农民就业,并带动当地近百名农民走上创业路,当起小老板。 在发展工业集聚项目的同时,该镇统筹发展社区、村组规模经济效应。青口渔网加工项目示范区内,100多家捕捞生产大户平均每家雇佣7-8名农村妇女常年织网、补网,解决当地7000多农家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示范区一农户介绍,在这里生产渔网,月平均工资都在千元以上,吸引不少县城的下岗职工前来就业。该社区有大马力渔船800余艘,吸引本地及外地7000多名男劳动力前来务工,使该社区成为苏北地区有名的务工村。申城村依托靠近县城的区位及传统蔬菜种植的优势,大力发展申城农业生态园,该园区占地面积1300亩,分三期实施。一期投资2000万元,已建成日光温室81座,无支架钢管大棚300座和一个占地十亩的文洛式智能连体育苗温室。该村大棚种植户王翠丽喜滋滋的告诉记者,她家种植的进口丝瓜新品种,一年的生长期13个月,尤其在冬季,新鲜的丝瓜供不应求,批发价都在3元左右,每天进账300余元,她家承包的一个大棚年赚3万余元。据该村负责人介绍说,本村的生态园大棚蔬菜种植由于效益可观,使原来本村许多外出打工的壮年劳力都放弃打工的念头,留在家里发展大棚种植。不仅带动周边种植蔬菜规模,还解决周边村许多农家女的就业问题。由于园区内其他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明年一个集观光、旅游的生态园区将带动周边服务、旅游采摘等行业的大发展。 针对区域规划调整发展实际,该镇新一届班子紧紧围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确立“立足现实基础和已有优势,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带,资源在于整合,优势在于创造,该镇借助兴庄河南堤路,无路铺路,充分利用整合闲置资产,建设的海产品精深加工区规划占地1000亩,目前占地300亩的一期工程已完成房屋拆迁、土地勘测、补偿安置等工作,路网、管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投资1.2亿元的浙江宏利水产有限公司已签约该区。一个全新的高效海洋经济增长点正在快速崛起,届时将带动周边10余个村庄的近万农民在此就业、创业。海洋经济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强力推进。已有多个过亿项目落户该区,已成该镇新一轮大开发、大发展的强劲“引擎”。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