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青年人让网络的价值出现了空前的混乱

2009-12-28 11:5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12| 评论: 1

在中国的网络世界里,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缺乏信仰引领和意见领袖的条件下,网络世界的的主流价值观其实不是掌握在知识分子的手里,也不是掌握在政府的手里,而是掌握在涉世未深的青年人手里。

青年人是唯一有激情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也改变这个国家的群体,他们试图用自己朴素的价值观来改造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但却经常显得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

而历史的经验表明,由最激情的人群,而不是最理性的人群来引领舆论潮流,往往意味着一个民族的头脑出现了短路,表现在互联网上就是网络价值观出现了空前的混乱。

网络上的抗争其实意味着更少的现实抗争。

网络把大多数人变成了旁观者、顶多是加油呐喊者,而不是参与者。网络造就了一个合群的、匿名的人群。真正走上街头的,还是那些在绝望中孤身抗争的人们。他们转而成为互联网的话题得到网民的“支持”。但这种“支持”让人百味杂陈。

我自己就曾为无法给他们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而深感惭愧和羞耻,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觉,我们迫切地想要通过网络做点什么,却总是无能为力。

作为一个网民,如果想对中国的公民社会进程有所贡献的话,首先就需要摆脱这种下意识的看热闹的身份。毕竟,拍砖拍不出公民社会,骂人骂不死丑恶现实。

目前,国家在大力整顿互联网,网络规则的愈发严厉意味着互联网对公民社会的推动也快到极限了,我们可能连坐在电脑前做一个旁观者、想象着去改变这个国家的机会也不会再有了。但另一方面,网络自由空间的缩窄,恰恰给了公民们一个摆脱网络依赖和网络想象的机会,促使我们超越互联网去思考中国的命运———现在是时候离开虚拟的平等自由而重回现实生活了。在现实社会中实实在在地进行权利维护;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加入社区等组织化生存;注重日常生活改革;把宪法化成可执行的法律等,应该成为下一阶段公民社会奋斗的主题。在此过程中,互联网仍会扮演积极的角色,但我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已不必,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依赖网络所创造出的虚拟公民社会了。我们被迫知道了一个真理:历史没有捷径,进步源自现实。□唐昊(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现任教于美国兰道夫梅肯学院)原文


喜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海外赣榆银 2009-12-29 03:48
有道理,但互联网也有互联网的作用。理性知识分子也应该重视互联网。

查看全部评论(1)

QQ|Archiver|手机版|爱赣榆

GMT+8, 2025-11-29 04:52 , Processed in 0.0887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