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资讯 文艺 协会组织 查看内容

季二?赣榆俗称知了(蝉)为“蝍儿”之管见

2010-6-19 13: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51| 评论: 0

摘要: 赣榆历史悠久、历代移民交替繁杂,这就造成了“语音用词多样多变、五里同县不同音”的鲜明地域特色。 渔夫妄断: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夏排序为仲(第二)-------也就是“二季”或“季二”。每逢夏天“季二”时节, ...
   “知了”,一种昆虫、学名蝉。最大的蝉体长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在我国长城以南大部地区都有分布。知了夏天在树上鸣叫,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蝉蜕下的壳可以做药材。 在我国江苏赣榆一带的区域------人们习惯将知了称之为“蝍二”、知了猴称为“蝍二猴”。

蝉是一种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虫,通常大约有五六公分长。它们象针一样中空的嘴里可以刺入树体,吸食树液。蝉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 形状相似而颜色各异。蝉的两眼中间有三个不太敏感的眼点,两翼上简单地分布着起支撑作用的细管,这些都是古老的昆虫种群的原始特征。!
蝉的蛹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头两三年,或许更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它吸食树木根部的液体。

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蜕皮是由一种激素控制的。蝉蛹的前腿呈勾状,这样,当成虫从空壳中出来 时,它就可以牢牢地挂在树上。蝉蛹必须垂直面对树身,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为了成虫两翅的正常发育,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蝉将蛹的外 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象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的!在交配受精后,雌蝉,就用像剑一样的产卵管在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把卵产在小孔里,几周之后雄蝉和雌蝉就死了。

小小的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呆在树枝上,秋风把它吹到地面上,一到地面,马上寻找柔软的土壤往下钻,钻到树根边,吸食树根液汁过日子,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从幼虫到成虫要通过五次蜕皮(其中四次在地下进行)而最后一次,要钻出土壤爬到树上蜕去干枯的浅黄色的壳(这就是蝉壳--------俗称蝉蜕)这才变成人们日常所见的带翅膀的-------知了。

可是在苏北赣榆一带,人们却代代相传-------将知了称做------蝍二、将知了猴称为蝍二猴-------这一独特的称谓背后------有什么渊源呢?

赣榆历史悠久、历代移民交替繁杂,这就造成了“语音用词多样多变、五里同县不同音”的鲜明地域特色。
渔夫妄断: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夏排序为仲(第二)-------也就是“二季”或“季二”。每逢夏天“季二”时节,知了即出土鸣叫------这或许是俺们赣榆人习惯将知了称呼为“季二”的历史由来?

至于赣榆人将知了书写为“蝍二”、“嵥二”、“姐儿”、“吉儿”等等字样------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同音不同字罢了。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乐与大家商榷。


喜欢

QQ|Archiver|手机版|爱赣榆

GMT+8, 2025-11-28 18:12 , Processed in 0.04507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