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文集 莫言庄园 查看内容

赣榆的孩子们,你们将来说赣榆话还是普通话。

2013-5-25 22:0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51| 评论: 60|原作者: 莫言庄园

摘要: 痛心,着急!!!! 随着年龄的增长,陆续的身边的很多同学,朋友结婚生子。进而面临教育下一代的重大问题。本文就 关于说普通话还是赣榆话得问题,做简要阐述。希望能引起一些思考。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 ...
         痛心,着急!!!!     
    随着年龄的增长,陆续的身边的很多同学,朋友结婚生子。进而面临教育下一代的重大问题。本文就
关于说普通话还是赣榆话得问题,做简要阐述。希望能引起一些思考。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说普通话了。貌似3、4岁就开始了好像。尤其是小学,学校和老师更是在全国一盘棋的基础上
要求孩子,引到孩子们,说普通话。进而回到家中,父母也是如此。这一切貌似理所应当,情理之中。
        理由如下
1、从小学习普通话,以后发音更准确,更容易走出赣榆,走出连云港,融入全国。
2、内心里,不自信。觉得赣榆穷,是劣势文化。一口飘着韭菜花味的赣榆话,给人听出来很丢银。
3、好的普通话基础,对于日后学英语大有裨益。

     下面一一驳斥
1、赣榆话通俗易懂,即使纯粹的赣榆话,依然能正常交流。再说语言并不是交流的障碍,就我二半吊子的英语还能跟英国人聊一会。
2、恐怕这是很严重的心态。
3、这个考怕还靠谱些。夹杂着赣榆味的英语确实也可爱俏皮。

   下面说一说小朋友说赣榆话的好处。主要从文化方面。
1、记得这样一句话,名族的,就是世界的。
     广东人,潮汕人,从来不觉得自己普通话不好而自卑。而可以要求自己的孩子
      学习普通话,而扼杀掉极富生命力和文化内涵的地方方言。
      我们总是说要爱祖国,爱家乡。
      为什么要爱祖国,爱家乡呢?
      因为有我们生活的记忆,有我们的父老乡亲,有支持我们为人的文化根基。
      而地方语言,作为家乡文化很重要的一环,不可抹杀。
      可以断言,一个热爱家乡的人,是不可能不孝顺父母。是不可能消极闭世的。
      这几年在外游荡,明显感觉现在的小孩对家乡越来越缺乏认同感,越来越孤独。其实每每听到《弯弯的月亮》的月亮这首歌。总会激励这自己,总会外化成一种力量。
      所以说,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情怀很重要,尤其是对男孩子。那么对桑梓的感觉在人成长过程中亦很重要。
      所以赣榆话,不能废除,从现在的孩子身上。
     我担心以后的孩子,变得冷冰冰。尤其是上了大学之后,两个家乡孩子遇到一起。用着娴熟的普通话聊着大城市的话题。
     

2、坚持赣榆话,对掌握英语大有裨益。
     人的大脑,有语言反射区。越是多种语言刺激与训练,越是发达,越容易掌握更多的语言。
     所以我们发现,很多人一旦掌握了第二外语之后,以后的外语就很好掌握。因为智力上的问题解决了,而语言本身有着很大的共同性。
     就我自己而言,在武汉生活过一段时间,慢慢的也会了一些当地的语言。在南京也呆过,也会一些。现在在新浦,居然有时候能用毛子的话,正常交流。当然不地道。这些前提是建立在对自己方言熟悉的基础上的。
    有人说,会别人的话有什么好处?
    事实上,入乡随俗。更容易适应当地文化,环境。对个体还是有帮助的。

3、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普通话?是英语?
    就我看来绝对不是。
    现在很多卓越的政界和企业界的人士,你看人家的普通话也标准不到那里去。
   也并不影响人家的伟大。有人说时代不一样了。
    但时代有一样是不变的。
    就是一个人的个人努力。就我看来,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文化给孩子所带来的优势。
  
    一个内心强大,富有梦想和责任心的人,远比会说多国语言的海龟来的实在。
   中国强势崛起的背后,一定是文化的崛起,也一定是创新能力的崛起。
   做企业的,最后可能拼的是诚心等人最核心的素质。
   做政治的,最后拼的也一定是高尚的情怀和严格的自律。历史与现状证明,公务员的好日子不会长久。
   做科技的,最后拼的是创造力,创造力哪里来?还不是文化赋予的。

  未来社会竞争更为激烈,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获胜的概率要大的多。


最后,劝告众家长们,在培养孩子好的普通话的前提下。一定不能因噎废食。
上学时说普通话,回家了一定说赣榆话。
这是加强认同感啊。
不要最后搞得一家人吃饭别别扭扭,爷爷奶奶说着正宗的赣榆话。父母蹩脚的配合孩子说普通话。

如果你爱赣榆,如果你热爱生活,请将孩子培养成有情怀的人。
不然今后的孩子会越来越暴戾。于是有了马加爵,药家鑫,有了机场弑母的逆子。

在传统文化遭遇现在文明的当口上,原有价值体系业已慢慢崩溃。新的价值体系还未有效建立。
作为父母应该有所警醒,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一味的要成绩,要名牌大学。
还是那句话,未来的社会核心竞争力比的是人最基础的素质----善良,诚心,责任心!!

欢迎诸位批评指正!
本文着落于此
     

喜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昙花一现, 2011-5-30 00:27
孩子说普通话好听
引用 admin 2011-5-30 07:48
也不需要要求什么,回家说赣榆话 就行了。而且赣榆话也分好多种。。
引用 莫言庄园 2011-5-30 08:05
嗯,但很多小朋友回家也说普通话。
赣榆话多好听啊。
还有渐渐失传的歇后语,都是宝贵的地方财富。
引用 水世界 2011-5-30 08:06
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大家讲的都一样;后来,到青口上学,就有讲不同的了,过了一阵才适应;再后来,到南京上学,才接触到普通话。

普通话是要推广的,毕竟不是哪里的方言都像俺们赣榆话这么通俗易懂的。{:soso_e113:}

从到南京上学开始,在外近10年了,大多讲普通话,只有遇到老乡和打电话回家的时候才讲赣榆方言;

现在俺讲的赣榆话也不纯正了,回去遇在家的朋友,都说俺讲的是赣普{:soso_e101:}。
引用 宝贝快乐 2011-5-30 08:13
需要什么用什么
引用 左石羊 2011-5-30 08:19
和赣榆人交流说赣榆话
出了赣榆说普通话

上课的时候说普通话
下课了说赣榆话
引用 生活家 2011-5-30 08:24
好多年轻人在外地上学几年,回家一口蹩脚的普通话加赣普,听着就头疼
引用 知秋 2011-5-30 08:37
上学时,跟连云港 徐州 宿迁的同学擦挂一般都用家乡话 ,其他同学开玩笑就笑话说我们话 土,难听。
引用 莫言庄园 2011-5-30 08:52
水世界 发表于 2011-5-30 08:06
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大家讲的都一样;后来,到青口上学,就有讲不同的了,过了一阵才适应;再后来,到南京 ...

现在应该不是推广普通话的问题。
而是保护赣榆话的问题。
在有些孩子身上,自小都不说本地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引用 莫言庄园 2011-5-30 08:56
知秋 发表于 2011-5-30 08:37
上学时,跟连云港 徐州 宿迁的同学擦挂一般都用家乡话 ,其他同学开玩笑就笑话说我们话 土,难听。

徐州人不厚道,我们的话差不多。
至于笑话我们嘛?

下次遇到这种事,你也说他们土。
嘻嘻
引用 莫言庄园 2011-5-30 08:57
左石羊 发表于 2011-5-30 08:19
和赣榆人交流说赣榆话
出了赣榆说普通话

您说的,就是我想的。
引用 知秋 2011-5-30 09:04
莫言庄园 发表于 2011-5-30 08:56
徐州人不厚道,我们的话差不多。
至于笑话我们嘛?

个体差异还是有的,哪都有厚道跟不厚道的
玩笑打闹的也就图个乐,呵呵
引用 土城小毛 2011-5-30 09:23
学好赣榆话走遍天下都不怕啊··当然坚持赣榆话··
引用 迎风 2011-5-30 09:43
孩子还是学普通话 兰州说的太严重了 弄的赣榆话就跟少数民族的语言一样要灭绝了   那些苗族 水族什么的 你看还他们有几个会说

赣榆话简单易懂 在北京教会好多人赣榆话
引用 莫言庄园 2011-5-30 09:52
迎风 发表于 2011-5-30 09:43
孩子还是学普通话 兰州说的太严重了 弄的赣榆话就跟少数民族的语言一样要灭绝了   那些苗族 水族什么的 你看 ...

呵呵,确实有这个忧虑。
观察这个现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不过楼上的的确牛,啥时候咱把赣榆话推广成普通话
引用 迎风 2011-5-30 09:58
莫言庄园 发表于 2011-5-30 09:52
呵呵,确实有这个忧虑。
观察这个现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在北京公司那会 赣榆人有5个 经理也是赣榆人 到最后开会直接都说赣榆话  外地的人不会说 但是听的懂
引用 莫言庄园 2011-5-30 10:05
迎风 发表于 2011-5-30 09:58
在北京公司那会 赣榆人有5个 经理也是赣榆人 到最后开会直接都说赣榆话  外地的人不会说 但是听的懂

哈哈,原来是这样。
他乡遇故知。
一起在外地工作,好些。
引用 王锦 2011-5-30 10:44
嘿嘿,去外面肯定是普通话了啊,在家里当然要说家乡话,嘎嘎
引用 水手哥 2011-5-30 12:21
根本就不用刻意的去教什么赣榆话普通话的,俺们处于这个地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只要你是赣榆人,从小就生活在赣榆,根本就不用教,只要你能上到小学毕业,普通话就能说好。所以这个我认为不用担心。

查看全部评论(60)

QQ|Archiver|手机版|爱赣榆

GMT+8, 2025-11-28 15:36 , Processed in 0.0521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