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迁庙 我们这儿的乡下,每个村都有一个土地庙,口语叫土庙子,俗语有:马猴子(就是狼)进村,还要拜拜土庙子。那个意思就是土地庙的土地老爷也是一方之主,和黑社会的老大一样,保一方平安的。村里老了人,家人都要到土庙里送汤,每天要送上好几遍,意思是担心故去的人在黄泉路上口渴的缘故。大概就是人死了,就归土地老爷管理了,另外,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或者有什么医院看不了的病,都要到土庙里烧纸还愿,似乎有求必应,估计也没什么好的效果,就是图个心安而已。 说是一个庙,其实就是一个土堆,或几块石头堆在那儿,还记得儿时,村里的土庙在村外的一个大沟旁边,标志是一个石像,是用石头雕刻成的,村人称其为石婆婆,石像雕刻手法简单古朴,颇有些汉代壁画的韵味,那个大沟宽阔水深,倒是从来没有小孩子溺过水,村里的老人说,这都是石婆婆在保佑啊。 这个石婆婆在文革后期,被村里的刘二楞子以破四旧为名几锤打个粉碎,接着,刘二楞子便得了一场大病,愈后脸色焦黄,据老人们说,刘二愣这是是触犯了神灵,受到报应了。刘二楞自有了这个经历,找媳妇就成了难题,方圆几十里没有人敢把自家的姑娘嫁给他,从此,刘二愣就成了快乐的光棍汉。直到多年后,拣到一个神经有些毛病的女人为妻,连着生了三个儿子,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村里的土庙近十年间已经搬过两次,都说太岁头上不能动土,民俗里,土地庙似乎也是不可随便移动的,搬家三年穷嘛,犯忌讳。第一次搬迁,是村里的首富,包工头张百万,张百万在外地搞工程,据说被黑社会勒索,回家后就得了精神病,时好时坏,经高人指点,在清醒的时候花了几千元建了一个小亭子,将土地庙移到了村子的西面,建好不久,张百万便一命归西,家人送汤的时候算是用上了新的土地庙。第二次搬迁,是村上在镇里工作的一个领导,领导天天吃喝嫖赌,得了癌症,奄奄一息。又有高人支招,说是土地庙的方位不对,又将土地庙搬到了原来的位置,同样,土地老爷这回也没保佑他。 再说刘二愣,三个儿子也许是遗传的关系,脑筋都有点不太灵光,也没法出来打工,天天在村里村外游手好闲,偷鸡摸狗,刘二愣看看三个儿子都三十多了,老婆也早已去世,爷儿四个四条光棍,眼看着刘氏的香火就要断了,天天愁的不行,这时,又有高人出来指点,说村东的刘二愣家的方向有一块好地方,适合土地老爷居住,刘二愣就动了心思,天天想着要搬迁土地庙。找到村长一说,村长小陈就是不同意,村长虽然是八零后,但也知道这土地庙可不是随便动迁的,但是耐不住刘二愣天天带着三个儿子来闹腾,为了图个清静,无奈之下同意了刘二愣的要求,自此,刘二愣对小陈是一肚子的不乐意。 选好地址,择了吉日,爷儿四个砌好了一间小屋,放鞭,上供,烧纸,刘二愣带着三个儿子跪在土地庙前磕头,刘二愣边磕头边祷告:“土地老爷啊,不要让我刘家断了后啊,再说把你老人家搬到这儿,也不能怪我啊,是村长小陈同意的,您老人家要是有意见,要报应的话,就报应小陈吧。” 村长小陈本家远门的八十多岁的三奶奶陈氏这时也在旁边看热闹,听到刘二愣的话,气的提起拐杖照着刘二愣的屁股就是狠狠的一拐杖,然后,也跪下说:“土地老爷啊,别听刘二愣这个龟孙子的屁话,您要报应,就报应我这老不死的吧,小陈还年轻,你别找他,说起来,冤有头,债有主,你要报应,就报应刘二愣这个畜生吧!”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