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的博士 在赣榆博士到处都有,有的名片上署 拓荒博士,有的可是名副其实的博士。 老新闻新看: 赣榆有了“博士村长 ”新华报业网讯 日前,江苏省赣榆县向淮海工学院海洋渔业专家阎斌伦等8名专家教授颁发了聘书,聘请他们分别担任青口、柘汪、墩尚、宋庄、罗阳、欢墩、石桥、海头等镇八个村的“科技村长”。为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该县破天荒地有了“博士村长”。 4月中旬,淮海工学院与赣榆县签订了“挂县强农富民协议书”,确定8个镇为对口帮扶镇,由院长晏维龙等8名教授领导担任8个工作组的负责人,分别对接8个帮扶镇。目标是帮助帮扶镇:建一个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五个“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培养100名农业技术人员,实现“村村有”,并达到大专文凭。学院还面向全校招聘了8名博士作为科技特派员到各村任“科技村长”,负责把帮扶村20%农户培育成农业科技示范户,并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 为支持“博士村长”开展工作,淮海工学院专门拿出100万元科研金费,扶持博士科技特派员推广项目,兴办生产经营实体,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合作社,并利用阿里巴巴以及各种农产品营销网为农民搭建网络营销平台,促进赣榆现代高效农(渔)业快速发展和农(渔)民持续增收 31人考取博士生 江苏赣榆县有个“博士镇”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镇李巷村的杨利文同学,近日被中国社科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据镇里统计,到目前为止,从该镇出去读书的学生中累计有68人考取硕士生,31人考取博士生,其中留洋博士就有11人,海头镇成了名副其实的“博士镇”。 海头镇地处黄海岸边,这里农户家家崇文尊师,村村设立助学基金。近年来海头镇先后拿出上亿元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 现居深圳的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女博士闫修彦是垤上村人,上初中时她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又患病在床,家庭非常困难。镇领导得知后,带头捐款,初、高中6年间,学校没收闫修彦一分钱。海头镇的莘莘学子,深感家乡父老厚爱,发愤读书,很多学有所成。穆朱尹村的韩强,从北大化学系毕业后,又赴美国攻读有机化学硕士学位,两年修完全部课程,提前一年考取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小站村的董毓利,哈工大博士毕业后,先后受聘青岛建工学院教授、副院长,如今又被任命为山东省建设厅副厅长。 江苏赣榆出了个“博士乡” 人民网9月9日电 新学期伊始,江苏赣榆县龙河镇白石头村的张红兵同学,手持录取通知书,来到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学院就读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龙河镇,至此,已先后考取硕士生38人、博士生20人,其中像现居美国的宅基村人赵中熙、居澳大利亚的墩头村人吕淑平、居法国的垤上村人阎修林等洋博士,就有9人,成了苏鲁交界名副其实的“博士之乡”。 “江苏北大门”赣榆的东北部有个龙河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尤其是1998年以来,该镇已拿出1200多万元专款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镇财政实行教师工资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足额按时发放,从不拖欠。对于那些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品学兼优的学生,镇里每学年都评“十佳”、选“五好”,披红戴花,予以重奖。全镇8000余农户,家家崇文尊师;18个行政村,村村设立助学基金。特别是为扶持那些贫困生上学,中、小学均设立扶贫助困专项基金,每年仅用于减免其学杂费就达2万余元。现居深圳的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女博士阎修彦,是垤上村人。上初中时,她父亲患肝病去世、母亲长年卧病在床,家庭非常困难。镇领导得知后,带头捐款。阎修彦六年的中学,学校没收她一分钱,所有的费用,镇里、学校能免的免,不能免的干部、师生凑。 龙河镇的莘莘学子,深感家乡人的厚爱,发愤读书,大都学有所成。韩强,1978年出生于穆朱尹村,1991年以全镇中考第一的成绩升入县中,1998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考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攻读有机化学硕士学位。两年内修完全部课程,同时在国际《四面体》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提前一年考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年35年的董毓利,出生于小站村,1988年黑龙江商学院毕业后考取哈工大结构工程专业硕士,1989年直接转为本专业博士。1992年博士毕业的董毓利工作于青岛建工学院,并被中国矿大接收为博士后研究人员,1995年又被中国科技大学接收为第二站博士后主攻建筑结构火灾及灾后处理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走在世界前列。30岁的董毓利被青岛建工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8月被任命为该院副院长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