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口的前后宫之“前宫” 历史上,青口城区有庙宇十多座;前、后“天后宫”,东、西“关帝庙”,左轮桥畔的“观音堂”,隆嘉巷内的“锡麟院”,青口河南的“镇海寺”,北郊的“永济寺”,东门外的“大王庙”,东南庄的“龙王庙”,此外还有“正觉庵”、“发祥庵”、“秦山下院”、“观音庙”等。这些庙宇建筑壮观,装饰精美。特别是前“天后宫”,颇具规模,在当地很有影响。 前“天后宫”,又叫“圣母娘娘庙”,当地老百姓俗称为前宫。天后,传说是海上神仙,是船家祭祀的主神。相传,天后姓林名默娘,福建莆田人,生于渔家。一天,随父驾船出海捕鱼,归航时,突遇大风暴,父亲不慎落水,默娘舍身跳入海中营救,风大浪涌,被滔滔大浪卷没。默娘遇难后,化为海神,天气恶劣时,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手擎红灯,引导航船化险为夷。 明末清初,青口商业逐渐繁荣,青口港也较为忙碌,史料记载,明清时,青口港有商船和渔船300多艘,船行23家。当地船上设备简陋,又无导航和天气测报设备,出海全凭经验和运气,有着极大的风险。因此,船家对海神特别迷信,为了祈求天后娘娘的保佑,有人发起,青口大小船户集资建前“天后宫”。 明“万历”末年兴建,前后十几年,不断扩建,到清“顺治”三年基本建成。 咸丰十年,捻军攻占青口,前宫曾被烧毁,后周曰森等又重新修建,气势不减当年。后在前宫西跨院建选青书院,还没进状元的张謇曾任选青书院的院长,在那里他编修了赣榆光绪县志;解放后,那里改为青口小学。 前宫占地一百多亩,三进院落,是一座用料考究、建工精细的较大建筑群。山门两侧有一对造型别致、栩栩如生的大石狮子,外围铁栅栏,用来保护石狮子。 第一进院落是天后娘娘正殿,正殿两侧是厢楼,正殿对面是戏楼,建有一座18米高、30米宽的大戏台,戏台坐南朝北,设计极为精巧,两排40根大石柱架起台板,距离地面3米高。戏台上面是15米高的绿琉璃瓦殿堂,筒瓦起脊,东西两端有麒麟头角,飞檐直插云天,檐角吊有铁铃。飞檐板上工笔彩绘吉祥如意花卉,中间镶有红底黑字匾额,上书古隶“国泰民丰”。台口有四根朱漆大抱柱,周围是一圈雕花矮栏。戏台纵深处砌有粉壁,东西各开一门,进入门里是6间后台,供演员化妆之用。戏台前面是露天广场,可容纳千人。 第二进院落为“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院西有“文昌殿”,院内有两棵银杏树,直径一米左右。 第三进院落是“玉皇阁”,建筑考究,雕梁画栋,檐牙高啄,古色古香,自成规模。玉皇阁是当时青口城内最高建筑物,登临阁顶,可东观黄海,西瞻沂沭,南跳云台,北望沂蒙,青口小城尽收眼底。 复制的“玉皇阁” ![]() |
周东 发表于 2012-4-26 16:29
前宫 石狮的去处: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