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一家走出一个硕士和两个博士研究生 杜厚英一家是赣榆县的一户普通农民,可从这户农家小院里已先后走出4个大学生,其中包括一个硕士和两个博士研究生。 卜家大儿子卜建祥(现改名杜彩),1988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分配到赣榆县厉庄中学任教,1990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美学研究生,毕业后在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典艺术等课程。2000年他又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杜彩, 男,1967年1月生,江苏赣榆人,教授。199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艺理论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艺理论专业博士学位。1993-1999任东南大学文学院讲师,对中西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及思想史有较长时间的学习经历,并拥有一定的高校教学和科研经历。专著《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辩证法》,论文《本体论文艺思潮》,论文《布莱希特“史诗剧”的艺术辩证法》。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唯物史观与当代文艺思潮》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承担《唯物史观与新现实主义文艺思潮》部分。 高等学校校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电视与大众文化模式研究》。论文《本体论文艺思潮》获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优秀论文奖 二儿子卜永祥,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在县电大工作两年后,考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国民经济学研究生。毕业后参加中央部委公务员统一招考,被录取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局工作,2000年他又考入母校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风险处副处长。 女儿卜凤祥,1988年考取市职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县建委工作。 三儿子卜康祥,1993年毕业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被分配在北京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工作,1997年他和老二成了校友,也考入北大读国民经济学研究生,现任国家发改委外资司海外处副处长。 卜永祥,1969年2月生,江苏赣榆人,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金融风险处处长。 1995年和2001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国民经济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1月获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学博士学位。2006-2009年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均衡汇率和外汇市场压力分析(2)银行业改革、政策性银行转型等(3)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分析 (4)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等。 他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CHINA ECONOMIC JOURNAL》等中外经济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2006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人民币内外均衡论》。 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博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并获多项国家级奖励。 四兄妹成功的背后,站着一位坚韧的父亲和一位慈祥的母亲,是他们给了孩子们爱和无穷的力量。 父亲卜振英今年66岁,母亲杜厚英65岁,在儿女们眼里,父母是世界上最值得敬爱的人。 时间倒转40年,1959年1月,正在县中读初三的卜振英应征入伍,来到驻青岛海军第一高射炮团做了名标图兵。年底,他被选调到北京国防科工委第20训练基地学习,一个高射炮团就选了他一个人。在未名湖畔,他动情地对父亲说:“20年后,我一定让我的孩子跨进这所中国最高学府。”(这是一个感到了知识饥渴的年轻战士的志气,这一志气后来给孩子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国防科工委4年的学习生活很快结束,风华正茂的卜振英发展前景广阔。但在极"左"思想泛滥的年代,因为受妻子家庭出身的牵连,他被剥夺了政治上要求上进的权利,最后因公受伤,被评为二等残废军人后回到赣榆务农。(虽然没有提升,但军旅生活并非一无所获;北京的4年学习在卜振英心时里播下知识的种子,这些种子在他的孩子们身上发芽、开花、结果。)“做父亲的不要考虑我这辈子该给孩子留下多少财产,而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锻炼他们一种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另外很重要的一点要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对社会对别人富有同情心,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真情的温暖。”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4个孩子从小都很懂事。老大在读小学四年级时,打草包以贴补家用。早中晚每天打3个草包,逢星期天要打十几个,稚嫩的胳膊常常累得酸痛酸痛。童年生活虽然非常清苦,但孩子们在父母爱的怀抱里一天天长大。 1988年,建祥大学毕业在县厉庄中学代高中物理课,他自小酷爱文学,对文艺有着如痴如醉的执著追求。他决心报考文艺美学研究生,但对考研情况一无所知,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给作家、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余秋雨教授写了封信,很快就收到回信,信中给他列出十几本考戏剧美学专业的必读书。为了买到这些必读书,他专程去了一趟南京,还有几本没买到,他就让老二从图书馆借来寄回家,自己用手抄完后,再寄给老二。高中应试教育早已把老师压得透不过气来,但建祥仍挤出点点滴滴的时间复习、背诵、查资料,开始了他人生中新的征途。 1990年3月,老二正面临撰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但为了大哥,他毅然报名参加了南大政治和英语考研实习班,每次上课他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记录整理寄予给老大,老大有不懂的问题再由老二反馈给老师。这样哥俩每天都在鸿雁传书,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老二共寄来资料300多页约11万字。心细的父亲拿出这些保存完好的资料给我们看,娟秀的字迹密密麻麻布满稿纸。每份资料结尾,老二都要送上几句鼓励的话。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人说母亲疼小儿,当妈的最惦记小三康祥,他读大学最远。在不断学习工作中,他渐渐对产业经济产生了兴趣。1993年底,刚参加工作半年的康祥因工作踏实、认真、被评为二院先进工作者。1997年他也考取了北大国民经济学研究生,去年“五四”,北大百年庆典,永祥、康祥一起出席了“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研究会”,康祥还被推选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庆祝活动,亲耳聆听了江则明总书记的讲话。就在这一天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CP。 知识改变了三兄弟的命运。如今他们正勤奋攻读,他们计划学成之后把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改变更多人的命运,为中国发展添一份热,发一份光。 ![]()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