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李传亮的谱学心得 周东 赣榆青口李传亮先生,也是对谱学和文史很有研究,他对李姓家族的历史研究很透,特别是他和李姓宗亲对李成梁的研究,把赣榆李姓文化研究推上高潮,有多家网站论坛进行专题讨论。本人也和他多次的探讨,特别是赣榆李家民国三年的家谱中有孝廉方正蒋梦元作的序中提到,民国三年,李家续谱之时,当时主续的李雨三先生借鉴了青口周家老谱,在格式上更简明。民国之初,各姓谱牒为家藏之宝典,秘不示人,能拿给外姓人看,说明周李二家在历史上,对谱学就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尤其是今天,在信息畅通年代更有实际意义。 和李传亮先生探讨历史中得益颇多,我本来谱学研究了解的多一些,现我把李传亮的谱学史论呈现给大家,算是抛砖引玉。 在中国古代宗法社会里,修宗谱、建宗祠、修坟墓是族人的三件大事,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历来被视为与正史、方志并列的三大史学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亟待开发、整理研究的魄宝。毛泽东主席早在1957年于成都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谈到历史研究时,曾对家谱给予高度评价:“收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 修家谱就要了解家谱知识。 家谱或称族谱、谱牒,或称宗谱、家乘、世谱、世牒、支谱、房谱等,史称《世本》为家谱开山之作。 谱图之式,至北宋后始成定例。江西庐陵欧阳修撰《欧阳氏谱图》〔1〕,《谱例》曰:"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五世为一图,五世以后,格尽另起。 《欧阳氏谱图》简称欧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 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 配偶、藏地、功绩等。 在欧阳修稍后,四川眉山苏洵撰《苏氏族谱》,其所异欧谱者,为因亲近而不著始迁祖,详己之所自出,故仅著高祖至父仕不仕,聚某氏享年几,某日卒,此所谓苏氏小宗谱法 苏洵撰《苏氏族谱》简称苏式。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 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欧苏谱例是在总结前人修谱章法的基础上创立的比较完整的修谱体例, 欧、苏谱例由谱序、谱例、世系图、世系录、先世考辨等五项内容构成,记述原则是:只书男与嫡妻,不书生女、不书继娶、不书妾。 明清以来,家谱记事范围受方志、史书的影响,内容不断增多,篇幅不断扩大,其核心仍是遵循欧苏"一图一传"的图传体。 明清之际谱学的发展,不仅突破了欧、苏体例,而且出现了房谱(支谱)、族谱、统谱及异姓联谱等多种形形色色的谱牒。 像赣榆李氏七大支谱,从宋时期的卷谱,也可能是联谱,到明清时期的宗谱,以及后期的支谱,民国时期的门谱。分的很详细。 在修谱时将拟定的谱例,分发各个支房,要求族众主动提供相关资料,尤其是族众散居于众多州县的大族,各房支都要责成专人限期登录、收集相关资料。赣榆李姓七大支民国道光二十五年修谱,就是按这个方式的。 和李传亮探讨时发现,民国时期的修谱,已经可以请外姓名人写序,或者誊抄。这样可给家谱增色不少。 李传亮对李成梁的研究,有独到之处,当初,他在赣榆李氏宗谱中发现记载李成梁之事,就感觉是件大事,多年来,他锲而不舍的搜集整理了多套李氏族谱,和族人多次探讨研究,发表了上万字的论文资料,在李氏网中引起轰动,掀起了一场李成梁的大讨论。 他对李氏家史,随口可来。 江苏赣榆陇西郡致和堂李氏,宋末元初,一世祖李东藩为避祸由陇右迁至江苏赣榆林头村。其后人衍为七支三十八门。 对氏的郡望、堂号他如数家珍: 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汉有李通辅刘秀称帝。 梁国郡 汉建梁国郡,治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南)。南朝宋为梁郡,治下邑(今安徽省砀山)。隋曾以宋州为梁郡,唐为睢阳郡。 梓潼郡 汉末刘备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属四川省)。隋废。西魏改名巴西,隋唐时为绵州巴西(先名金山)郡地。梓潼李氏至清时名显一时,贤达名流辈出, “一门四进士,兄弟三翰林”即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赞誉。 江夏郡 汉江夏郡治安陆(今湖北省云梦),辖今豫、鄂各一部。三国魏、吴各置江夏郡,吴江夏治武昌(今鄂城),魏江夏治上昶(今云梦西南)。晋灭吴,还治旧地,改为武昌郡。南朝宋移治夏口(今武昌),辖区缩为今武汉及其附近一带。隋唐江夏郡即鄂州。江夏李氏属赵郡分支,奉李就为始祖。 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2011年最新百家姓排名,李姓为中国第一大姓。历代名人极其众多,如思想家李耳、诗仙李白等。 和李传亮先生探讨谱学,一天不吃饭他也说不完,家谱学和历史分不开,他在研究谱学同时,花大量时间系统的学习了中国历史,对赣榆文史方面也涉及很深。 赣榆有李传亮对谱学的研究,是赣榆李家的幸事。 李传亮准备想与族人们共同彻底整理好赣榆李家资料,更深挖掘李氏历史文化,把李成梁研究更进一步。 最后用江苏赣榆七大支李氏赞中一句对他的总结:海之滨,地之缘。追往事,越千年!家山在望,宗风永传! |
周东 发表于 2015-2-23 16:01
李亮先生搜集了许多家谱资料,目前正在整理有关家谱序。
海云 发表于 2015-2-25 15:46
赣榆李姓为把历史名人李成梁纳入门下可谓煞费苦心,但对李成梁的家谱和明史记载其为朝鲜后裔却有避而不谈之 ...
家在赣榆ldcxxx 发表于 2015-2-25 23:07
海云老师煞费苦心这个词说的好,确实很费了不少事情,传亮搜集大量的资料,家信老人家也跑了很多路。这个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