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立足为农民办实事推动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唱“民歌”, 成群成群的妇女,晚饭过后,纷纷涌向村头路口宽阔的水泥广场,和着扩音器里放出的音乐,欢快地跳起健身舞。这样的场景在江苏省赣榆县农村,几乎随处可见。说起这几年发生的新变化,连云港市副市长、赣榆县委书记徐开信说:“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要让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向城里人靠拢。” 送“吉祥三宝”安民 “过去政府给俺发小本本,除了收钱就是收粮;现在不同了,需用钱有小额信贷证,看病有合作医疗证,还有享受各种补助的‘一折通’……”金山镇赵湖村村民朱新宁喜滋滋地介绍着自家的“吉祥三宝”。 是啊,农民最盼的就是看病能报销,贷款有农信社……如今,这些在赣榆农村已开始变为现实。去年春天,城西镇农民仲伟霞就是利用镇农信社提供的8000元小额信贷,建起了花卉苗木大棚。仅今年春节期间,就获纯收入6000余元。她说,小额信贷证圆了自己的致富梦。只要是创业,万元以内贷款,农户凭信贷证到农信社办个手续,就像存款一样方便。截至目前,赣榆县农信社已为21万农户发放了小额信贷证,仅今年一季度,就累计发放支农贷款3.8亿元。 “多亏花12元钱办了一个合作医疗小本,不然这次大病真的让俺倾家荡产。”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青口镇农民李忠青连声夸好。年近六旬的李忠青被诊断出“风心二狭”病,卫生部门主动找上门,一次性给他报销了19311.3元医药费。在赣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高达99.98%。农民之所以奉之若“宝”,是因为该县首创的“滚动筹资”模式好。每年一人12元,农民在报销医药费时,本着知情自愿的原则,由卫生部门从所报销的费用中直接扣除,用于缴纳下一年的参合资金。没有生病报销医药费的,年底还享受免费体检。这种模式,实惠又方便,现已在全国150多个县市推广。 建“产业党支部”富民 “跟着产业走,产销不用愁;跟着支部干,农民有钱赚”。这句顺口溜,在赣榆农村流传甚广。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这种“产业党支部”已越来越成为推动城乡统筹、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中坚力量。赣榆县县长王加培介绍,城乡统筹唱“民歌”为实现以城乡党建统筹带动城乡统筹发展,赣榆县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和村企联建等多种形式健全农村党组织。目前,全县已建立非公企业党支部100家,676家不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80家,并向615家仅有个别党员和无党员的非公企业派驻“党代表”423人。 “泥鳅之乡”墩尚镇,通过成立泥鳅养殖协会、建立泥鳅养殖党支部,带动32个村养殖泥鳅1.6万亩,泥鳅全部出口日韩,带动6000多养殖户户均收入3万多元。目前,泥鳅养殖党支部与协会又联手成立赣榆县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出口龙头企业8家,并在全国20多个省发展2000亩泥鳅养殖规模以上基地50多个。如今,泥鳅养殖不仅创造了一亩泥鳅获利20万元的神话,还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富民产业链。 创社区服务便民 “现在办什么事到服务中心就行了,省事又放心。”罗阳镇岭灶村村民陈娟来到村口的新农村服务中心,边办理到镇上韩资企业就业的手续,边介绍服务中心的好处。她说,以前找工作要四处跑,求中介还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什么的,如今用不着出村,还免费服务。 前些年,赣榆县不少村级组织由于缺乏收入来源影响正常运转,有的一度陷入“公章随身带、会议流动开”的尴尬境地,很难为群众办实事。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朱兴波介绍,从2006年开始,全县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新建新农村服务中心166个、改扩建254个。服务中心建有农资超市和日用品超市,开设便民服务大厅,还建有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等。服务中心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今年以来,已累计承办、代办各类便民业务5000多件次,为群众节省了10多万元车费和工钱。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