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玉山子,不能不说扬州玉雕,它是中国玉山子雕刻工艺的代表。 扬州的玉雕山子,世人称之“扬州山子”,扬州玉雕最出名的是传统山子的雕刻。 扬州山子的题材多取中国历史文化,儒家风范,书卷气息,山水楼台,雕刻人物惟妙惟肖,意境深远,反映出我们伟大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玉山子上一般雕出山林、人物、动物、飞鸟、流水等,层次分明,各具形态,这种山林景观的雕刻,从取景、布局,到层次排列都表现和渗透着绘画的章法。 元代时始兴玉雕山子作品,常以山林、鹿、柞树、人物为题材。而明代多以山石树木为主要内容。明以前的山石雕琢以钻法为主,往往可见孔状或砣状钻的碾痕,此也是鉴定明代老玉件的一个条件。 清代玉山雕琢受清初“四王”画风影响很大,山石布局讲究均衡、稳重,层林叠起,意境清淡,因而在雕造时力求古朴庄重,用刀平稳,转折圆润,扬州的玉山子雕刻一扫平俗的画面表现。 清代的山子盛行于乾隆时期,多是以山水人物及历史故事为题材,并根据内容命题,如:“秋山行旅”、“深山访友”、“松下问童子”、“踏雪寻梅”、“渔樵图”、“和合二仙”、“对弈图”“南山放鹤图”、“南山积翠”、“太白醉酒”、“24孝图”、”会昌九老”等。 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著名的“大禹治水玉山”,此器用整块玉雕成,“大禹治水图”玉山,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底座高60厘米,玉山重达十万余斤,乾隆钦命雕造,前后历十余年才完工。其工程之浩大,气势之宏伟,为世界玉雕史所罕见,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它是中国古代玉器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陈设于北京故宫乐寿堂后间。 “大禹治水图”玉山子系采用新疆叶尔羌密勒塔山所产的最名贵的青玉雕成。据说当时用的几丈宽的铁车,几百匹马,近千人推拉,经3年多时间才运到京都,行程共计8000多里。后来工匠们又根据蓝本设计制作出蜡模型,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运至扬州雕刻。乾隆五十三年完工后,又运回禁紫城内的乐寿堂中,最后由造办处在玉山背面雕刻了乾隆皇帝的御制诗文与方印。整座玉山从采石、设计、运输、雕刻到刻字、安放完毕,共用了10年时间,总工程量约为15万个工日。所以说,“大禹治水图玉山子”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和无价之宝,是一部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壮丽史诗。它的雕成,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是一次伟大的创举,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力量和智慧的结晶。 民间玩的玉山子多是小型的。因为小的玉山子可以随便摆在室内或案头陈列观赏,重量合适的也可以手里把玩。 山子的玉料当然以和田玉料为上,而和田玉山子料又以上好的籽料为佳品。小型的籽料皮色往往非常丰富,加工过程中,玉雕师经常巧妙地利用籽石的皮或皮色构思,运用巧作手法,利用玉石本身的颜色差别,分别雕出白云、流水、苍松翠竹、古道夕阳等景物,形成高低错落、深浅对比的特殊效果,韵味极强。 现在扬州供应市场的玉雕山子,多见为300---500克、600--1500克左右的为多,也有个别大型的。 从目前玉石市场的情况看,由于和田玉料价格的直线上升,特别籽料的匮乏,山子的特殊工艺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其必然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 图片选自有关网络 ![]() ![]() ![]() ![]() ![]() ![]() ![]() ![]() ![]() ![]() ![]() ![]() ![]() ![]() ![]() ![]() ![]() ![]() ![]() ![]()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