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年清明的前几天,我与两个要好的同学秘密商议去抗日山,因为路途遥远,我们学校不会组织学生去的。 非常矛盾,4.5是清明节,周六还要上学,而等星期天当天步行去肯定返回不了的,必须两天的时间,又怕耽误上课,更何况是逃学偷跑。 那个时候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学校纪律管理观念不很强,我们料定老师不敢怎样批评,并想好了,如果批评,我们坚持:我们是去给烈士扫墓的没有错!(其实无组织无纪律是错误的) 星期六早上,天刚蒙蒙亮我们就悄悄集合出发了,从来没有去过,只知道抗日山在我们的西北方向。于是沿小路朝大岭公社的方向奔去,过了大岭,到了欢墩公社的东方红大队庄后,已经可以望到抗日山了,我们那个欢喜劲,早把疲劳忘了,竟然是带着小跑跑到了山下。 穿过果园里的小道上山很近,一路上可以看到不少先来的学生和游玩的人。陵园大门南的大沟边和路两侧,已经有不少饭店、商店开始搭棚子准备第二天营业,山上还有来自新浦、海州、东海及青口的几家照相馆也挂出了牌子开始工作。当时的照相馆基本没有私人的,印象最深的是东海县牛山镇的“反修照相馆”那个粉笔写的牌子。我们为了留个纪念,三人商议凑钱拍个合影,120照相机拍的方2寸(6X6CM)1.20元/1份,普通2寸的0.90/1份。我们选择了方2寸,是请“反修照相馆”拍的,然后是留地址,等待邮寄照片。 在山上,我们抄录了很多关于抗日烈士事迹的文字,一直到下午4点多,才突然感觉疲劳。 天色已晚,晚上去哪里住啊?下山后我们胡乱摸到一个村子,问了知道叫“马圩”大队。正愁不知道咋办,忽见一队学生打着校旗过来了,一看大喜。旗子上写着“赣榆县XX中学”。我悄声跟同学说:“跟上他们!”。因为阴天,此时天色已经灰暗,我们三个跟着他们的队伍后若即若离,来到马圩小学。谁知那里早有多口教室已经铺好了麦草,打好了地铺,一个老师和一个农民伯伯在忙里忙外的招呼来这里就宿的很多学生。他们见我们三个提着一个背包,问我们哪里来的、几个人?我撒谎说:“我们是XX中学的,一共10多个人,他们还在山上,一会就来”。那个农民伯伯果然热情,领我们去了最东头一口教室,还连说:“孩子们凑合凑合吧......厨房的大锅里有开水。” 后来才知道,每年清明节,班庄公社要求靠山下附近的小学校都义务的腾出教室,专门接待来自赣榆县的各学校上抗日山扫墓的学生。 由于早上出发慌忙,我们三个煎饼里都没有带咸菜,只有我带了几头大蒜,肚子饿也顾不了许多,大家狼吞虎咽的胡乱吃饱了。 三个人躺在草窝里,一床被子只能大家伸进腿,半躺半坐的根本睡不着。屋子里没有灯,我们谈论着白天山上看到的事情和抄写的小沙东海战、符竹庭等故事......。我们商定第二天早点上山去,参加县里组织的祭悼烈士活动大会。 可真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天空下起了小雨,而且一直不停,我们仨都急了。 上山的念头打消了,立即回家。我们仍然找不清楚回家的路线,便沿着班庄、孙净埠那里的小路,一路泥泞的往东南走去,衣服湿透了,泪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 我们三个的“大胆妄为”自然挨了学校批评,还写了检讨书。 30多年过去了,现在回忆起来,仍然没有后悔这第一次去抗日山的事情,遗憾的是因为多次的搬家,把当年的那张第一次去抗日山的留影照片丢失了。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