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颜旻 实习生 余幸华)港口集团进军香港,主动走向国际市场;金亚国际在几内亚增资从事木材、矿石进出口……今年以来,连云港市“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境外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市商务局统计显示,截至7月初,连云港市新增境外投资企业6家,境外投资总额达2.9亿美元,这一数字已超“十一五”期间总和。 “确切地说,连云港市企业境外投资从2005年开始升温,近两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市商务局副局长陈福胤说,“以前企业是有心无力,或者说企业发展还没有到需要走出去的地步。”据了解,往年连云港市一年的境外投资额一直徘徊在3000万美元以下,今年仅用了不到7个月的时间,就“爆发”至接近3亿美元,“平均一个项目中方协议出资超过4800万美元,数字非常可观。” 港口集团的海外“淘金”路在连云港市沿海开发的大潮中应运而生。正如集团股权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何靖说,港口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港口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集团投资规模很大,资本运作方式众多,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压力加大。利用香港便捷的金融支撑,企业可大大降低成本投入,扩大融资规模。同时,通过香港公司可加大对外投资,特别是介入航运业的发展,控制木材、矿山等资源性产业,将港口打造成集物流、仓储、航运等为一体的贸易链。 目前,连云港市获批境外投资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绝对优势,相对于国有企业,民企的海外“淘金”路更加艰辛。永世贸易公司年初在印度尼西亚成功注册开发当地镍矿山,开发后把原料运回国内再加工,比单纯进口矿产利润要高得多,而且价格上也不容易受国外经销商的控制。公司负责人表示,境外投资涉及多个环节,法律关系复杂,潜在风险较大。“但风险的背后也是利润的回报。企业不能仅仅将眼光局限于设贸易公司和办事处,要真正‘走出去’,到境外办厂甚至跨国并购。” 在连云港市49家境外“淘金”企业中,新医药、新能源板块重磅出击。康缘药业依托香港的中药研发人才优势、融资环境优势和国际认证优势,把香港公司打造成面向东南亚地区的研发、销售和融资中心。太阳雨在韩国、西班牙设立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巨大的智力支撑。“海外分支机构的设置将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绕开贸易壁垒、提高国际竞争力打好基础。”陈福胤说,从连云港市的产业结构、企业发展水平以及国际化经营程度等因素看,制药、采矿、建材、太阳能、远洋捕捞和海产品养殖乃至餐饮业已经具备开展对外投资、兴办境外企业的能力。 (编辑:庄婷婷)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