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 庄派出所坚持以人为本,呼应群众的新期待,更新服务理念,把解决就业当成最大的民生问题,当成民警的份内工作,当做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突破口,通过扎实有 效,卓有创新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今,在班庄镇,有工作的安心工作,无工作的用心找工作,想门路。群众对金融危机的恐惧感和阴影逐渐散去,对国 家,对自身,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充满信心,各类案件的发案数较半年前减少了35%,纠纷的调处率上升了41%,社会治安秩序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
| 2009年5月4日上午,江苏省赣榆县班庄镇圈洪爽村的钟昌君等三人提着行囊高兴的踏上了前往苏州高新区打工的客车。
与以往出去打工不同的是,赣榆县公安局班庄派出所的社区民警董奇也来为他们送行,并且一再嘱托,情深意切,恰似一家人。 原来,他们现在去的岗位是由他们的驻村民警董奇帮助他们联系的。这也是董奇今年送出去的第36位外出务工的失业农民。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春节以来,由驻村民警帮助、促进实现再就业的返乡农民工有600多人。
金融危机导致大量农民工返乡 引发社会问题
班庄镇地处沂蒙山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劳务输出是当地经济的重要力量,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61%以上。 在过去的一年里,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沿海大批出口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陷入困境,而为数庞大的农民工正是最直接的受害者。班庄镇的近万名外出务工人员也承受着“多米诺骨牌推倒后”带来的震颤。仅圈洪爽村就有180多人春节前返乡闲置在家。 班庄派出所在大走访活动和日常的社区警务中敏锐的发现,农民工的大量返乡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隐患。 农 民工返乡后,由于生活困难、利益驱动等原因,强烈要求收回原承包土地,与现承包人发生矛盾,引发毁损青苗、打架斗殴等案件。债权债务关系当事人碰头,债权 债务纠纷严重。因耕地、宅基地、人际关系、生活作风等引起的邻里纠纷上升。户口婚姻矛盾突出,部分返乡农民工在外流动频繁,与所在地户籍部门长期失去联 系,错过了几次户籍整顿,加上故意躲避税费而销户等原因,致使户籍管理问题复杂化。人流、车流,特别是农村以摩托车居多,车辆手续不全,性能不强,安全意 识欠缺,交通事故纠纷增多。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矛盾纠纷呈现增多趋势。 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加大,侵财性犯罪案件上升。而农民工集中返乡后,导致矛盾迭加,管理难度加大,特别是极个别人在生活压力下,可能会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增多,由此引发的是偷盗和抢劫给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破案难度加大。
赣榆县班庄派出所多措并举 助农民就业
无 事会生非,人多易闹事。为此,班庄派出所利用“村村设有警务室,村村驻有社区警”的优势,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深入开展以“两抢一盗”为重点的严打整 治斗争,大力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好普法教育,有效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同时,着眼民生需求,突出民生主题,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解 决失业农民的就业和生计问题当成扭转严峻的治安形势的治本之策。 各 驻村警务室民警依托兼任村支部副职(村委副职)的便利,全心融入角色,充分发挥职能,拓宽门路,敞开思路,各显其能。有效发挥了警务室的人口管控服务功 能,深入村组,走访农户,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密切关注农民工返乡动态,全面掌握返乡人员数量、务工基地、从事行业类型、收入状况、返乡原因及今后 打算。通过统计分析,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镇劳动、财政、教育、综治办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努力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实际困难,积极帮助失业农民寻找 就业岗位,通过“技能帮扶、创业扶持、引导输出、稳定就业”,多渠道,多层次帮助失业农民实现再就业。 一是针对返乡农民技能相对缺乏,文化水平较低,掌握技能单一,难以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由
派出所出面组织协调,争取镇村及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强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充分利用镇里有省级重点职业培训中心的优势,对农民工宣
传就业观念,组织技能培训。培训费用由镇财政、村、学校及个人共同承担,大大减轻了参训人员的经济压力,增加了参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春节过后,班庄镇
农民纷纷报名参加镇里举办的电工、机电维修、缝纫、烹饪等培训班。目前已培训农民工三期80余人,全部顺利外出就业。今年28岁的黄杰莹告诉笔者,“有技术证书就不怕找不到工作”,正在准备参加考试,待拿到技术证书后才外出找工作。 二是针对部分返乡农民工有一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业意向强烈而资本不足,难以实现在本地创业的计划,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古城村警务室民警张超利用亲戚是市农技专家的便利,聘请农林果树专家来村举办农民“田间课堂”,对农民进行茶树管理、果树栽培等技术培训。目前已扶持有一定实力的果树专业户5户。指导员孟昭华主动联系银行、镇财政、税务、土地、工商等部门,通过实施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对返乡农民工创办实体给予政策、税收方面的优惠扶持,创造良好的环境。目前,在返乡农民工中,已有一人在抗日山风景区开设野味餐馆,一人开办石材加工厂,以创业带动就业20多人。 三是针对返乡农民工大都居住在山区,交通不便,就业信息来源闭塞单一,难以及时、有效、全面地了解就业政策和招工信息的情况,为返乡农民工开辟“信息绿色通道”。民警充分利用“个个有宽带、人人有邮箱”的互联网信息化网络优势,积极与用工企业联系、沟通,争取务工岗位,广泛收集、提供就业信息。现在,点击查询部分沿海发达省市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网站已是社区民警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各警务室的宣传栏上除了日常的预警信息,法律知识以外还张贴各地区的用工信息。通过张贴海报、无线广播的形式,使他们求职有信息,就业有门路。民警成为“返乡农民工信息员”,各村警务室的宣传栏因此也成为村民每天必去浏览的“必读科目”。 四 是针对结合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充分利用好返乡农民工这一人力资源优势,把原本没有劳力去做的事情重新拾起来,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遵从返乡农民 意愿,配合村里做好“一事一议”投资公益事业建设工作,大胆创新、鼓励和引导返乡农民通过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田水利建设、新农村 建设全方位参与促进新农村建设。社区民警利用联系挂钩企业、大走访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工就业对接活动。鼓励支持本地本辖区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本地的劳动力资源。夹山警务室民警曾长江通过与挂钩企业羽翎杉制衣有限公司沟通联系,该企业一次性招收本地技术女工30人,月工资均在900元以上。 班 庄派出所坚持以人为本,呼应群众的新期待,更新服务理念,把解决就业当成最大的民生问题,当成民警的份内工作,当做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突破口,通过扎实有 效,卓有创新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今,在班庄镇,有工作的安心工作,无工作的用心找工作,想门路。群众对金融危机的恐惧感和阴影逐渐散去,对国 家,对自身,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充满信心,各类案件的发案数较半年前减少了35%,纠纷的调处率上升了41%,社会治安秩序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