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周边 焦点 查看内容

连网寻访基层老党员之六:何长留

2011-7-26 14:36| 发布者: 谢小茹| 查看: 364| 评论: 0

摘要:   策划:吴弋 记者:杨占厂 王夫成 网民记者:李利民 通讯员:杨静   人物档案   姓名:何长留   年龄:89岁   党龄:66年   标签:辽沈战役中的副排长兼机枪班班长   二战名将麦 ...
  策划:吴弋 记者:杨占厂 王夫成 网民记者:李利民 通讯员:杨静

  人物档案———

  姓名:何长留

  年龄:89岁

  党龄:66年

  标签:辽沈战役中的副排长兼机枪班班长

  二战名将麦克·阿瑟有句名言: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

  在海州区锦屏镇新海村何庄,就有这么一位在战争年代屡次击散死亡阴影的老战士———何长留。

  何老今年虽说89岁,但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在某个夏日午后的农家院落里,他将那一段峥嵘岁月娓娓道来。

  

  何长留接受连网记者吴弋(右三)、杨占厂(右一)采访。 李利民 摄

  第一次穿越生死:

  日军奴役

  自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所到之处,不光是武力占领,而且还大量奴役劳工。

  1938年,徐州沦陷,日军四处诱骗掠取青壮男丁,16岁的何长留和几个小伙伴,就这样被推上了敌人的火车。

  火车一路向北,经青岛,再到抚顺。何长留成了众多东北劳工中的一员,每天要在明晃晃的刺刀下干活,有些人被打死,有些人被累死,总之,常常会有劳工在突然之间消失。

  这样的命运,很有可能在某一天也降临到何长留的身上———然而,即便没有死亡的威胁,何长留也笃定要逃跑,“中国人谁情愿帮助日本人挖煤?”

  逃跑,当然是一次生死赌注,被抓住就只有死路一条,但何长留决定赌一把。机会终于来了。在做劳工两年后的某个深夜,何长留和另外两个人,趁敌人防备松懈跑出了劳工营地,一头扎进了茫茫林海。

  何长留并不是盲目逃跑,因为在此之前他就知道,东北的林海里,潜藏着许多的抗日武装。

  第二次穿越生死:

  林海出击

  逃出日军的魔窟后,何长留果然很快找到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并立刻参军对日作战。

  知晓杨靖宇、赵一曼等革命先烈事迹的人们都能想象得到,在东北的抗日游击战是多么的艰苦卓绝。何长留就是能够讲述这段往事的一块“活化石”。

  

  何长留(左一)当年与战友的合影。 李利民 摄

  “东北的天气很恶劣,尤其是在冬季,我们躲在深山老林里,由于敌人的封锁,缺衣少食,这种环境下,连生存都很困难,别说打仗了,”何长留回忆道,“但我们那会有使不完的劲,每天都想着袭扰日本鬼子,打了不少胜仗。”

  1945年,抗战胜利,23岁的何长留光荣入党。

  来不及丝毫的放松,何长留和他的战友们又开始和国民党军队作战,依旧是以弱斗强。“我们是天气越恶劣越要打仗,因为这时国民党军官不愿意出来了,战斗力就弱了。有一个冬天,在长白山,我们在大雪地上行军,很多士兵的衣服和鞋子都结了冰,衣服脆得一碰就碎。高粱米饭成了冰渣,只能用刺刀挑着吃,很多战士都不是因为打仗牺牲的……”直到现在,何长留60多年前被冻伤的手脚,一到冬季还会复发冻疮。

  何长留还有一个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情结———鸡蛋是最好吃的。渊源是:在极度的饥饿中攻下国民党军队的一处指挥部,何长留发现了15个鸡蛋,他一口气吃了7个……

  第三次穿越生死:

  锦州鏖战

  随着国共军队的此消彼长,何长留和他的战友们渐渐走出了密林,来到村庄,进而是乡镇,进而是小城市,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大战箭在弦上。

  在描述这场大战之前,何长留反复念叨,“共产党打赢了,都归功于老百姓呀。”每次战役前,当地的老百姓都会乔装成生意人,混入敌军,打探军官住处、大炮位置、机枪位置、出入口等,一旦开打,解放军就省力不少。

  辽沈战役终于开火。这场战役的最关键点在于攻打锦州。用何老的话说,“东北所有能拿枪的人,都瞄在锦州这一块。”

  

  何长留展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荣誉勋章。 李利民 摄

  当时,何长留已经是一名身手不凡的机枪手。战斗开始后,子弹如蝗虫般漫天飞舞,何长留和战友们匍匐在战壕里,向前挺进,一个紧挨一个。排长中弹牺牲,何长留临危受命,担任副排长兼机枪班班长。前进过程中,何长留见一位小战士行动迟缓,就起身拿枪托去顶,也就在一瞬间,一发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腔……

  简单的手术和包扎后,何长留和另两位伤员被转移到内蒙古的一户老乡家里。当晚,那两名伤员便牺牲了,而何长留在老乡的小米粥喂养下,渐渐康复。在部队疗养一段时间后,何长留和100多位江苏籍的战友回到了家乡。何长留在村里干起了治保主任和民调委员,一干就是34年。

  结 语

  如今,耄耋之年的何长留和老伴依然住在锦屏镇一处农家小院里。

  在陈旧的屋子里,我们发现了一枚勋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荣誉勋章,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颁发。

  它的价值不言而喻,也就此浓缩了注定“长留”的传奇。

  (鸣谢海州区锦屏镇政府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更多图片、相关视频请见连网www.lyg01.net) (编辑:庄婷婷)


喜欢

相关阅读

QQ|Archiver|手机版|爱赣榆

GMT+8, 2025-11-28 22:17 , Processed in 0.0389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