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 者 徐 芳 通讯员 吴淑珩 王业辉 日前,市民政部门公布了连云港市双拥工作进展情况,目前连云港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相应成立了双拥办公室,村(居)和基层连队成立双拥工作服务小组。连云港市共有1200多个双拥机构,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双拥工作组织网络。 优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市政府相继出台有关文件,自建立优抚经费自然增长机制以来,逐年增加财政预算,如连云港市调整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后,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等抚恤金增长均超过20%;各县区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调整后,各县区按照标准足额发放,官兵立功受奖喜报由专人负责送达,各县区主动为军烈属家庭挂光荣牌。 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方面,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到100%。连云港市率先在全国建立起优抚经费自然增长机制以来,多次调整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定补标准,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建立三级优抚医疗网络,为重点优抚对象办理住院医疗保险并实施大病救助,较好地解决了看病难问题,2007至2010年度,市民政部门共向连云港市优抚对象发放抚恤定补优待金4.3亿元。 “慰烈工程”项目建设增速 连云港市的“慰烈工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于今年5月份,对连云港市7个县区6个散葬烈士集中安葬点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目前,共投入资金1350万元,其中,赣榆县356万元、东海县245万元、灌云县250万元、灌南县360万元、海州区120万元,集中建设和搬迁了3145座烈士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社会报、中央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等中央和省部级主流媒体对连云港市的一些典型做法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舆论效果和社会影响。 安置转业干部成效显著 根据军队转业干部的军龄、职务、贡献等情况,建立了“量化积分、自主择岗、阳光操作”的安置新机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令性安置计划指标内,由军转干部选择工作岗位,从军转干部档案管理模式、量化积分工作方式、自主择岗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社会满意度和安置质量位居全省和全国前列。四年来,连云港市共安置转业干部520人,实现了军转干部、用人单位和社会“三满意”。 妥善解决随军干部家属及子女有关问题 军人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在户口所在地就近选读入学,高中阶段可转入同等学校就读,接受优质教育。退役士兵、残疾军人、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六类人群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教育优惠。市和各县区对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入托一直给予特殊照顾,在普遍实行“电脑派位入校”的情况下,现役军人子女入学不受“电脑派位”限制,确保就近择优入学,使得100余名军人子女顺利进入理想的学校。 此外,市政府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军队干部随军随调家属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成立随军干部家属就业协调小组,为随军干部家属安排工作。市人社局、市民政局与连云港警备区联合举行“连云港市联动迎八一———拥军爱民大型专场招聘活动”,提供给转业复员退伍军人、随军家属及子女4000多个就业岗位。 (编辑:庄婷婷)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