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周边 社会 查看内容

徐俊“裁剪”幸福生活

2011-8-9 11:20| 发布者: 谢小茹| 查看: 286| 评论: 0

摘要:   记 者 陈 兵 通讯员 应 国 实习生 霍汝一   昨天,在位于新浦新东街道艺北农贸市场对面的一条小巷内,一家制衣坊老板正在与厂家进行沟通。她叫徐俊,11年前下海创办了这家制衣坊,依靠自己的努力,生意很 ...
  记 者 陈 兵 通讯员 应 国 实习生 霍汝一

  昨天,在位于新浦新东街道艺北农贸市场对面的一条小巷内,一家制衣坊老板正在与厂家进行沟通。她叫徐俊,11年前下海创办了这家制衣坊,依靠自己的努力,生意很好,其间还吸纳不少下岗女工来工作。

  徐俊今年48岁,原来在一家服装厂工作。2001年,由于企业经营不太景气,徐俊下岗了。下岗后,她千方百计寻求再就业门路。

  “我有服装制作的手艺,就不信吃不上饭,我一定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性格比较坚强的徐俊,决定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制衣坊。一开始,她在华联广场后面的路边租了一间门面房,替人缝衣服并制作皮衣。“为了节约成本,我将家里的房子租了出去,用房租来周转门面房的费用,总算迈出了第一步。”

  然而,经营了一年时间,由于原先的门面房面临拆迁,徐俊不得不重新找门面。想来想去,徐俊决定搬回家去经营,将并不宽敞的家里改造成制衣坊,又在艺北农贸市场附近租了一间门面,作为接待顾客的形象店。徐俊坚持诚信经营、以信誉立足市场,白天,她找客户谈生意,承诺保证质量接单;晚上,又要裁剪制作,经常通宵达旦,每天最多休息几个小时。此外,徐俊每月还要抽出几天时间考察市场,研究顾客需求。

  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徐俊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她的皮衣制作坊赢得周围市民的赞誉,不少人慕名前去加工皮衣。“那时,按照顾客看中的皮衣款式,到市场去照样裁衣,再从浙江海宁皮革城进皮料回来加工,生意还不错。”

  花无百日红,衣无年年兴。随着市民服装观念的转变,几年后皮衣不流行了,改为羽绒服大行其道。于是,徐俊把眼光放在羽绒服的制作上,并很快掌握了制作诀窍。“我们小店一般是现场充绒,让顾客看得放心,同时,店里只提供一种质量较好的羽绒,这样能保证衣服质量,而且费用也不高,一件羽绒服价格比市场上卖的便宜一半左右。”羽绒服的样式年年更新,需要设计打样、揣摩顾客需求,因此徐俊更忙了,但她每天忙得很充实。

  为了更好地回报社会,徐俊的制衣坊在吸收员工时,接纳的都是下岗女工和家庭生活困难的女工,在解决了她们就业困难的同时,也使她们掌握了一技之长。同时,对一些有创业意识、有创业能力的姐妹,徐俊还进行重点培训,提高她们的创业信心,带动了更多下岗女工走向新的就业岗位。

  从今年开始,徐俊重点开拓羽绒服半成品的市场。为此,她拿下国内在羽绒服半成品市场上最具实力产品的连云港总代理权,用心经营这块新领域,并且在四县四区都建立了定点店。“一年要完成指定的经营任务,手上的资金都用在代理权费用上了,现在就缺少流动资金来运作。”徐俊坦言,夏季是生意的淡季,一年中生意好的时候是从9月份到年后的3月份,因此经营压力也不小。

  展望未来,徐俊在满怀期望之余,也为资金问题而烦恼。她告诉记者,对于创业之人来说,最希望能解决资金难题,因此,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伸出援手,帮助她们在创业之路上能跑得更快、步子迈得更大。“举例来说吧,虽然有针对创业人员的小额贷款什么的,但都需要房产抵押等手续,我根本没有这个条件,我想能不能把经营代理合同作为贷款的参考呢?毕竟这也体现我的经营实力吧。” (编辑:庄婷婷)


喜欢

相关阅读

QQ|Archiver|手机版|爱赣榆

GMT+8, 2025-11-28 23:51 , Processed in 0.0399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