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何宜坦 焦明华 吴传贵) “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得到老师的关怀和书本知识教学,心里感到温暖和充实。然而,现在署假,他们回到家里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理,心里感到失落和空虚。如何弥补“留守儿童”署假心里这段“空缺”呢?东海县南辰乡中心校有一个好办法——上门送“亲情”。 “这是王振同学家吗?我们是南辰中心校的老师,是来看看他的。”昨天上午,在东海县南辰乡南辰村的王振同学家门前,赵爱华校长带着老师,拎着水果叫门时自报家门。从屋子里出来约有七十多岁的老太婆,打着“手眼”看看,激动地向前让赵校长进屋子里坐。王振同学今年9岁,现在南辰中心校读二年级。他自幼母亲去世,父亲每年出外打工一般到春节来家,平时生活全靠他的奶奶照顾。在学校里读书,他的奶奶很放心,现在放假了,王振同学做完家庭作业,就是到外边玩皮,来到了家里时常楞着不知想些什么?赵校长听了他奶奶的介绍,便将王振同学拉到面前,问他家庭作业有没有不会的,平时跟哪些人玩等情况,接着又教小王振如何在假期注意安全,与老师联系和“沟通”,听奶奶话,平时为奶奶做些适当的家务。王振同学一一点头。 据了解,南辰乡是革命老区,人多地少。平时,这里劳力多数到外地打工。据赵校长介绍,全乡1000多名小学生,其中有八成是父母都到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署假在家全靠一些老人看管他们,而且这些老人年岁已高,有的身体还不好,自顾不暇;因而,对“留守儿童”缺乏教育和管理能力,使“留守儿童“心理上出现了关爱和指导的“空档”,稍有放松,还会出现安全问题。对此,南辰中心校100多名老师,按照班级和村庄布局,进行分工负责,对“留守儿童”上门送“亲情”,主要是上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里辅导,与照顾他们的老人一起“沟通”,商量如何关爱和管理的事项。同时,还与当地组织及村庄上的邻里加强联系,请社会来关爱“留守儿童”。据了解,南辰乡中心校老师已上门送“亲情”两百多人次,受访学生达千名。 王增明同学,今年10岁,他的家庭却与王振同学有相似之处,他的父亲外出打工,母亲不家里,他平时全靠他的奶奶生活。王校长来到他家里,看到增明同学有一点黑了,就关心地要他不要经常到太阳光下晒。增明同学说他做作业遇到难题,就向邻居五年级的哥哥请教。赵校长听了很高兴,称赞小增明懂事了,做得很好。接着赵校长掏出一本心里咨询的小本子,叫增明同学平时读给他奶奶听,使他奶奶能按书上提示,做好增明同学的心里工作。 据了解,为了关爱和抚平署假期间“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和管理的“空缺”,南辰乡中心校请台湾著名的心里辅导专家来校授课,与老师们一起做“留守儿童”署期间心里疏导工作,为“留守儿童”搭“心桥”,用关爱的亲情温暖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在署假期间得到安全健康的成长。 https://www.lygfish.com/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