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周边 社会 查看内容

我的愿望是全国蹦床冠军

2011-9-1 07:08| 发布者: 谢小茹| 查看: 300| 评论: 0

摘要:    □ 朱萍 张艺雯   2008年8月18日,何雯娜摘得中国蹦床第一金,电视里传出满场的欢呼声和解说员激动的呐喊声,这一刻,港城墟沟的一个5岁小姑娘马帅对妈妈说:这比我在游乐场玩的蹦蹦床有意思多了,我也 ...
   □ 朱萍 张艺雯

  2008年8月18日,何雯娜摘得中国蹦床“第一金”,电视里传出满场的欢呼声和解说员激动的呐喊声,这一刻,港城墟沟的一个5岁小姑娘马帅对妈妈说:“这比我在游乐场玩的蹦蹦床有意思多了,我也要学!”

  2011年8月13日,江苏省青少年蹦技锦标赛在徐州落下帷幕,来自南京、扬州、苏州、无锡、常州、无锡等8支代表队的116名男女选手参加了比赛,仅仅学习了两年蹦床的马帅,代表连云港市体育运动学校蹦技队参赛,最终获得全省网上个人全能项目第一名。

  

  马帅参加省赛现场。

  蹦床上,马帅展翅高飞

  马帅天生爱动,很活泼,几乎每个星期天,她都会央求家人带她去超市玩蹦蹦床,一玩就是一整天,马帅说:“喜欢被软软的气垫高高弹起的感觉。”以前的马帅还有一个挑食的坏习惯,身体很弱,经常去医院打针,时间长了,连医生都认识并喜欢上了这个打针从来不哭的小姑娘。

  2008年8月18日,还在迷恋动画片的马帅第一次知道,原来蹦床还可以这样玩,跳蹦床的哥哥姐姐这么漂亮,还能拿世界冠军,她着迷了。看孩子喜欢运动、爱好蹦床,马帅的父母想着练习蹦床说不定还能改善孩子瘦弱的体质,所以就开始到处打听哪里能学习蹦床,机缘巧合,他们找到了连云港市惟一的蹦床教练———张步林。

  

  马帅生活照。

  张教练回忆说,2009年年初,当马帅的母亲王静慕名找到训练馆时,站在一边尚未完全长开的马帅一下吸引了他的注意:太像奥运冠军何雯娜了,尤其是那双漂亮的大眼睛,仔细观察后,小姑娘的身体条件也符合蹦床训练的要求。于是,这个只在游乐场玩过蹦床的幼儿园大班小朋友成了张教练的徒弟。

  在马帅的成长过程中,除了教练,还有一个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人物,那就是妈妈王静。为了方便练习蹦床,王静将女儿从墟沟的幼儿园转到了位于训练馆隔壁的幼儿园,自己则在新浦租了房子陪女儿训练。从此之后,每天幼儿园下课,其他小朋友都被家长接回了家,不满6岁的马帅则会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训练馆,换好训练服,在张教练的指导下开始基本功训练。每逢节假日幼儿园放假,张步林教练干脆将自己的爱徒接回家,管吃管住开小灶训练。

  在市里训练了一年多时间,张步林教练说,马帅给他最大的印象就是能吃苦,因为马帅体型略瘦,加强腿部力量就变得格外重要,每次训练课上,马帅都要练习控腿,就是人平躺在地上后将腿直立举高并保持一定的时间,这个动作对于一个仅仅6岁的孩子,能够坚持3分钟都很难,可天性好强的马帅总是在泪水与汗水中,将时间一次次延长。在一天日常训练中,队员常常要完成上千次的空跳练习,当时年龄最小的马帅坚持了下来。

  进入省队,从最会偷懒的队员变成了第一名

  “在艰苦的训练过程中,她也多少次哭着喊着说‘妈妈我不练了’,可第二天,又高高兴兴地去训练馆,这样的情景出现了太多次,正是孩子的这份执着,才让我们下定决心带着她去南京训练。”对于女儿最终走上专业道路,王静深有感触。

  2010年,7岁的马帅进入省队训练,和一群大孩子成为了队友,这当中,不乏年龄在17岁以上的大运动员,尽管年龄悬殊,训练量却是一样的。刚进省队时,面对从课余时间练习到专业系统训练,马帅并不适应,训练过程中也会耍点小聪明偷懒,但这一些小伎俩怎么能瞒得过教练的眼睛呢?结果当然是被罚,几次下来,年幼的马帅感受到了专业队的严格,也坚定了自己认真练习蹦床的决心。

  马帅向笔者介绍了自己的时间表:冬天早上5点30分就要在操场上集合直到7点早操结束;7点至7点30分要抓紧时间吃完早餐;8点至11点30分是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午休到下午1点45分,训练就开始,直到晚上7点左右,他们才能从训练馆回到教室写作业,9点半,自己要收拾好东西去浴室洗澡,10点钟准时睡觉,一年365天都是这样。离开父母的照顾,马帅自己穿衣、梳头、上学、吃饭、洗澡、睡觉……一切都得靠自己。

  相比同龄人有父母呵护在身边的五彩斑斓的童年,在体校的日子会觉得枯燥吗?面对提问,马帅说:“不觉得,因为我有省队姚教练,她就像姐姐一样爱护我,她对我们很严格,我们文化课考试不可以低于90分,一天三餐必须去食堂吃饭,训练时间很严肃,可下课了,她就和我们一起玩、一起疯,还经常请我们去动物园、游泳馆作为奖励。”现在,经过姚教练的专业训练,马帅的体能有了很大进步,1分20秒可以跑完400米,38度的高温下可以跑2400米,坚持脚夹海绵直板跳1000下。为了要膝盖直,马帅把60斤重的杠铃压在了自己稚嫩的双膝上。疼痛中,她哭过、闹过,但是从不言放弃训练。王静说,女儿一心要超越何雯娜,她是个很要强的孩子,就算受罚,也不告诉父母。

  人来疯的性格,让她成为应战型的选手

  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青少年蹦技锦标赛上,8岁的马帅分在了网上个人全能项目丙组,即便这样,她依然是丙组里年龄最小的一个,甚至要与已经学习蹦床5年多及比赛多次的选手同组竞技。

  体育项目是个看重比赛发挥的项目,若无平时积累,比赛时难保不失误。赛前被寄予厚望的一名徐州选手因紧张出现动作失误而被爆冷出局,就连一旁观战的张步林教练都担心这突然的失误会影响到第一次参赛的马帅,他把马帅搂到自己的怀里,不让她看场上的比赛。

  因为是新人,是小将,赛前没有被看好,马帅反而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到了比赛现场,看着马帅翻转腾空,张弛有度地完成了两套动作,张教练完全放下心来,这样的比赛状态大大好于赛前几分钟的准备活动,金牌跑不掉了!超常的临场发挥也得益于马帅平常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用妈妈的话说,就是胆子大、人来疯,人越多越兴奋,人越多表现越好。张步林教练也说,马帅这孩子不怯场,心理素质稳定。

  日常生活中的马帅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王静哈哈大笑:“特别爱撒娇也会撒娇,是个超级黏人的宝宝,口头禅就是‘妈妈抱’,可又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特别是到了训练场上,那就是另外一个马帅了。”王静说起了一件特别让她感动的事情,有次她来南京看孩子,发现学校周边的商店老板都认识马帅,原以为是女儿经常买零食吃,没想到店老板却说,这个孩子最可怜,很少买东西吃,每次都是跟着同学来看人家买。原来,妈妈每天规定马帅可以花1元钱,如果想吃3元钱的东西,就必须3天不花钱,第4天才可以买。现在,远离了父母的监管,马帅却依然执行着这个家规。

  对于未来,年幼的马帅充满了憧憬,她说,要像何雯娜姐姐那样得奥运冠军,等自己拿了大大的金牌,要好好报答爸爸妈妈,还要给自己的教练们买辆大汽车。 (编辑:庄婷婷)


喜欢

相关阅读

QQ|Archiver|手机版|爱赣榆

GMT+8, 2025-11-29 03:58 , Processed in 0.0382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