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榆县教育局局长金立谱就2009年招生工作答记者问----- 2009年赣榆县各学段学校的招生工作即将开始,一年一度的招生工作是关系到全县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了让社会、家长、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赣榆县今年各学段学校的招生计划、招生政策和录取办法,日前,赣榆县教育局局长金立谱就赣榆县2009年的招生工作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 者:金局长你好,赣榆县2009年招生工作即将开始了,请问,今年赣榆县各学段学校的招生计划数分别是多少? 金局长:2009年,全县幼儿园招生计划32863人,小学计划招生327个班12816人,初中计划招生304个班15226人,普通高中计划招生9122人,中等职业学校县内招生3600人。 记 者:今年,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要达到90%以上。这个目标如何达到? 金局长:2004年8月31日至2006年8月31日出生的儿童,都应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实行提前登记、预报名和入园通知书制度,原则上就近方便入园,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入园可以适当减免保育教育费。 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进一步规范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对办园条件差、管理混乱、安全隐患大的无资质幼儿园要坚决取缔。广大家长要让孩子到经教育主管部门登记注册、有资质的幼儿园学习。 任何幼儿园不得以小学化教学和英语教学等违规宣传吸引儿童入园。幼儿园不得超规定的班额。县城幼儿园和镇区中心园要切实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各中心小学要于6月25日前调查摸清2006年出生儿童数,6月26日—7月5日进行招生宣传,7月6日—16日登记预报名,7月17日下发入园通知书。 记 者:对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一个不能少”的要求如何落实? 金局长:全县凡达到小学规定入学年龄的适龄儿童(含流动人口子女)要全部入学。凡在赣榆县的流动人口子女符合入学条件的,要全部安排入学。义务教育阶段的“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6%以上。 具体地说: 小学一年级入学的法定年龄为六周岁,即2003年8月31日前出生的儿童,按“一个不能少”的普及要求全部入学。年满六周岁无故不按时入学的,由其所在的镇政府、村委会(社区)会同学校,采取有力措施强制入学。凡适龄儿童没有按规定接受小学教育的,由县教育行政部门和镇政府共同追究学校、家长或监护人的责任。 小学招生实行提前登记、预报名和入学通知书制度。各小学要提前对辖区或施教区内的适龄儿童进行登记,尤其要将施教区内留守儿童、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适龄儿童和“三残”儿童登记在内,然后将适龄儿童入学名单公布到村组、社区,请村组、社区干部和所有村民(居民)帮助学校核对应入学儿童名单,凡有遗漏的,立即补齐。 小学招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各学校应根据户籍所在地按就近入学原则,合理划定施教区。任何小学一律不得以“幼小对接”理由拒收施教区内学生,热点学校从严控制班额。“三残”儿童可以随班就读。聋哑少年、儿童可到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享受全免费教育。 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生的民办学校,只招收起始年级学生。 县实验小学、青口小学不得向老城区以外镇区招生。 全县小学于6月26—7月5日进行招生政策宣传,公布招生计划、学区划分、招生简章等,7月6—16日登记预报名,并把登记名单进行公布,如有遗漏立即补齐。7月17日下发入学通知书。 2009年,农村公办初中严格实行划片招生,各校施教区以原乡镇区划为准。各中心初中于6月25日前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发到每位毕业生手中。6月28日—7月6日组织学生报到。实验中学和民办学校面向全县招生。 记 者:近年来,家长和社会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要确保县城地区学生的学位。这主要归结到县城地区优质公办初中、小学和民办学校的招生问题。这几个方面,教育行政部门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金局长:首先,我们规定:县实验小学、青口小学只对老城区招生,严控班额。青口小学辖区内各小学学区要合理划分,强化管理,均衡生源,协调发展。 其次,做好实验中学和民办学校面向全县范围的招生工作。 实验中学招生计划的75%面向县城老城区招生(适龄学生的常住户口应与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常住户口及合法固定住所保持一致),招生计划的25%面向农村地区招生。招生方式为先实行预报名,先录取10%的艺体、科技特长生,然后实行电脑派位。 民办学校面向全县招生。县城地区的民办学校必须承担县城地区的部分义务教育责任,招收一定量的老城区的毕业生。面向县城地区的招生须先预报名,如果报名人数不超招生计划的55%,必须全部录取;如果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55%,先录取10%的艺体、科技特长生,然后实行电脑派位。 民办学校面向农村地区招生实行先预报名,如果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可先录取10%的艺体、科技特长生,然后实行电脑派位。如果预报名人数不超招生计划数,学校自主录取。 实验中学、民办学校具体招生实施方案,报教育局审批后实施。教育局将会同县纪委、公证处等部门全程参与电脑派位工作,确保电脑派位公平、公正、公开。 另外,青口二中在青口一中北区以“赣榆县初级中学”的名称录取初一新生。县城地区电脑派位没有录取的毕业生,而且也没有填报民办学校的,到赣榆县初级中学就读。我们将全力打造前身为“青口二中”的“赣榆县初级中学”,使其成为赣榆县城内的一所优质公办初中。 记 者:赣榆县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招生的具体情况如何? 金局长: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统招生、择校生两种类别。全县有10所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其中:赣榆高级中学、海头中学为公办四星级高中,招生范围面向全市,统招计划数的50%为统招指标生,分别为525人和560人,依据《2009年全市四星级普通高中统招指标生分配及推荐实施办法》分配到初中学校,海头中学韩语班录取60人、宏志班录取40人;赣马高级中学、青口一中、厉庄高级中学、城头高级中学为公办三星级高中,青口一中开发区分校为公办二星级高中;青口二中(赣榆高级中学对口教学点)为公办艺术特色高中;外国语学校、清华园双语学校为民办一般高中;这8所学校招生范围面向全县。职业学校:赣榆县职教中心、金山职业高级中学,面向全市招生;班庄职业中学,面向全县招生。 记 者:今年高中段招生,我市首次统一实行考生个人网上自主填报志愿。在高中段招生志愿填报过程中,如何充分尊重和维护考生选择志愿的自主权? 金局长:为了尊重和维护考生权益,今年我市首次统一实行考生个人网上自主填报志愿。各初中学校必须在充分把握招生政策的前提下指导考生合理填报志愿。四星级普通高中的统招指标生只有在第一志愿填报指标生所在的普通高中方可有效。在填报志愿前及过程中,严禁直接或变相地限制、强迫考生填报志愿,严禁学校有组织地更改学生志愿。考生志愿必须由家长或其它监护人签字认可方能有效。学校必须对考生志愿和家长签字的真实性负责,违者将严肃追纠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家长、考生也要接受学校对网上填报志愿的指导、培训,确保志愿填报准确无误,不出差错。 高中段各类学校填报志愿一律于全市文化考试后四日内(6月19—22日)进行,逾期不予办理。本县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学籍所在学校填报志愿,往届生到就读学校或户口所在地中学填报志愿。 普通高中每批次可填报两所学校,统招生、择校生分开按序填报。民办普通高中志愿统一填报在二星级(含二星级)以下学校的统招栏内。五年制高职(含五年制师范)类学校可按序填报三所学校,每所学校可填报两个专业。普通中专、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可按序填报两所学校,每所学校可填报两个专业。由于三星级普通高中和五年制高职(含五年制师范)同属第二批次录取,二星级以下(含二星级)普通高中及民办普通高中和其他各中职类学校同属第三批次录取,故在同批次内的普通高中学校和职业类学校均不能兼报。 应届初中毕业生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均达C等第(含C等第)以上,且参加地理、生物考查者方可报考三星级(含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赣榆高级中学、海头中学不招收往届生。往届生报考三星级普通高中,只能填报择校生志愿。 记 者:据悉,今年赣榆县普通高中录取工作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分批次一次性择优录取,同一批次学校先统招后择校。请您作一下具体说明,好吗? 金局长:好的。今年赣榆县普通高中录取实行成绩报告和普通高中录取资格号制度,即向考生报告成绩的内容包括:各考试科目分数及总分、考查科目等第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第。成绩报告单上标明是否具有录取普通高中资格。凡没有普通高中录取资格者,普通高中学校不得录取,教育局不予办理学籍。 高中段学校录取分三个批次。 第一批次录取:赣榆高级中学、海头中学面向全市招生,两所学校统招生、择校生的分数线由市教育局统一划定,按1:1投档审批录取。凡有赣榆高级中学、海头中学志愿且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后须在两日内到校报到,逾期不报到者,取消其入学资格,且其它学校一律不予录取。 第二批次录取:五年制高职(含五年制师范)由市教育局划定分数线并负责投档录取。三星级普通高中由县教育局按考生志愿划定各校统招和择校分数线,按1:1投档审批录取。 第三批录取:中等职业学校按志愿和成绩录取,成人中专可以注册入学。被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的全日制一、二年级在籍学生全部享受每生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县职教中心和金山职中可招收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和转复军人,实施一年及以上职业教育,由学校发给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其录取人数列入中等职业学校年度招生统计范围。二星级及以下普通高中(包括民办普通高中)由县教育局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按志愿审批录取。 艺术、体育特长生录取:艺术、体育特长生计划不带入文化成绩划线。按《2009年连云港市高中段学习招收艺体特长生实施办法》(连教体艺《2009》19号)相关规定予以录取。 符合加分投档条件的考生由考生所在学校持放宽录取分数线审批表及相关证明,于填报志愿结束前到县教育局中教科办理审批手续。 任何高中段学校不得无计划录取,不得擅自降低录取分数线,严禁普通高中招收借读生。 记 者:关于流动人口、引进人才和外来投资者子女入学问题,教育部门是如何解决的? 金局长: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公办中小学接纳为主,享有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即免缴学杂费、免费领取教科书。流动人口子女到流入地城区(县城)公办中小学就读,由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于7月5日-16日到教育局中、初教科登记(初教科报名点设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依据公办中小学的布局状况统筹安排入学。流动人口子女到流入地乡镇公办中小学就读,直接向就读学校申请,学校不得拒收。 另外,学校优先安排革命烈士子女、驻连部队军人子女入学。户口不在本县的驻赣榆机构人员子女,需在赣榆县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居住地的中心小学统一安排入学,并享受本地居民子女入学的同等待遇。同时,赣榆县还制定了“关于对引进人才和外来投资者及外来创业者子女就学优惠政策的实施办法”,解决好引进人才和外来投资者子女的入学问题。 各位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于2009年招生如有疑问,可登陆赣榆教育城域网查看有关招生文件,也可以拨打电话进行咨询:86216725(初教科)、 86214194(中教科)、86212986(招生办)。教育局设立举报电话:86213372(监察室)、86212622(秘书科),欢迎各位家长和社会各界对2009年招生工作进行监督。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