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周边 查看内容

看赣榆农村食品安全

2009-7-28 16:52| 发布者: 鱼干子| 查看: 578| 评论: 0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赣榆县农村食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起来,各种农村食杂店、小超市、小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繁荣。在极大方便广大农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充分暴露出来,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记者走访了大量农村市场———

生产经营者:利益驱动

目前农村市场摆摊、设点的经营户多,这些小摊、小贩大多利用赶集时间销售一些糕点、饮料等食品,这些经营场所的卫生质量比较差,给广大农村的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从管理上来看,这些小摊点没有固定的经营门店,卫生主管部门无法核发“卫生许可证”,从而,工商部门也就无法核发《工商营业执照》。因此,就造成无证无照经营现象的长期存在。

而农村浓厚的邻里意识,也给生产经营者以可乘之机。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多数村民会碍于邻里面子也只好忍气吞声默不作声。
消费者:维权意识渐浓

以前,村民购买食品很少有关注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问题,近年来毒奶粉、假冒伪劣小食品毒害婴幼儿;假酒、假饼干毒害农村青壮年等事件常见诸报端,这些信息的公开透明慢慢地改变着农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农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高。而大量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又带回了城里的消费观念,作为家庭的“脊梁”,他们影响着父辈的消费观念,引导着孩子的消费习惯。

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抓整治

近年来,各相关部门都在全力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抢抓农村食品安全的“三网”建设。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是定位于广大农村,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安全保障立体网络,将法制监管、群众、舆论监督与商品化服务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健全监管责任体系,落实“工作有人员、运行有制度、经费有保障、考核有目标”的工作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县、镇、村三级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健全群众监督体系,扩大村协管员、信息员队伍,规范两员业务培训、规范工作台帐记录。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提高标准化农家店建设和管理水平,在食品流通领域推进经营者落实进货检查验收及记录制度,坚持食品销售“双备案”和“三联单”制度,商品集中配送率达95%以上,切实保障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健全应急处置体系,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处理程序和工作事项。

健全长效监管体系,各环节部门不断完善食品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食品生产企业巡查、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退出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相信随着相关部门共同监管,假冒伪劣食品将逐渐被广大农村市场淘汰,被农村居民所抛弃。

喜欢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爱赣榆

GMT+8, 2025-11-29 00:01 , Processed in 0.0412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