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扬州市物价局组队对宝应、高邮、江都、仪征等4个县(市)展开调查,形成了《2009年小麦成本收益调查分析报告》。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2009年该市小麦成本收益情况为:亩产下降、价格上涨、成本增加、收益提高。现将他们调查的有关情况分述如下:
A-
亩均产量降低22.30公斤,降幅为5.10%
2008年是该市小麦丰产年,产量达438.70公斤/亩,创历史最高水平。2009年,我市小麦亩产量为416.50公斤/亩,比2008年降低5.10%,虽然产量下降,但仍处历史高位。
部分地区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一是2008年秋播期间部分地区小麦播期较常年推迟7天,且越冬期气温偏低,返青期出现了连续1个月的低温阴雨反常天气,并连续遭受三次倒春寒,小麦苗情转化慢,营养生长不足,部分田块还出现了2级左右的冻害;二是部分地区小麦灌浆时期天气干燥;三是部分地区小麦赤霉病较高发生,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较为严重。
B-
出售价格提高0.0983元/斤,涨幅为13.38%
为保护农民利益,保持粮食市场价格合理水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国家于今年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白麦0.87元/斤,红麦、混合麦0.83元/斤。
2009年的出售价格为0.8332元/斤,比2008年的0.7349元/斤提高0.0983元/斤,增幅为13.38%。
值得一提的,由于粮食部门严格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与田头粮食经纪人收购价格相差在0.03元/斤左右,最高的相差0.05元/斤,使得今年农民直接到粮食部门售粮的积极性提高,国有粮食收购部门的主渠道作用得到体现。
C-
亩均总成本提高24.82元,增幅为4.60%
由于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的普遍提高,2009年小麦的亩均总成本为564.62元,比2008年的539.80元提高24.82元,增幅为4.60%。具体为:(一)物质与服务费用
2009年小麦的亩均租赁作业费下降明显,但是由于种子费、化肥费、农药费等费用的上涨,亩均物质与服务费用达322.08元,比2008年的306.54元提高15.54元,增幅为5.07%。其中:
1.种子费,2009年的亩均种子费为42.46元,比2008年的33.99元增加8.47元,增幅为24.92%。
种子费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用种量的增加,2009年每亩种子用量为14.67公斤,比2008年的13.77公斤增加0.90公斤,增幅为6.54%,种子用量主要取决于农民的习惯和经验,部分农民感觉2008年苗情较稀,于是2009年增加了种子用量;二是种子价格的提高,以扬麦系列扬麦13号和扬麦15号(良种)为例,2008年的零售(基准)价分别比2007年提高了25.76%和38.06%,种子价格大幅提高主要是由于小麦最低收购保护价的提高和2008年麦种的大幅减产。
2.化肥费,2009年的亩均化肥费为129.95元,比2008年的122.09元增加7.86元,增幅为6.44%。
2008年,由于石油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造成化肥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增,使得化肥价格大幅飚升,而2009年小麦的主要用肥时段在2008年冬播时期,该时期化肥价格正处于高位,如高邮市,2007年年底25%含量复合肥价格仅为1.10元/公斤左右,而2008年年底该复合肥价格却达1.60-1.70元/公斤。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的小麦化肥折纯用量为23.79公斤/亩,比2007年的24.46公斤/亩减少0.67公斤/亩,降幅为2.74%,说明化肥价格的飚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购买施用化肥的积极性。虽然亩均化肥折纯用量小幅减少,但是由于化肥价格的涨幅更大,2009年亩均化肥费仍比2008年增加。
3.农药费,2009年我市部分地区小麦的病虫害较重,农药使用量有所上升,2009年的亩均农药费为23.55元,比2008年的21.27元增加2.28元,增幅为10.72%。
4.机械作业费,2009年亩均机械作业费为91.70元,比2008年的实际数据99.68元减少7.98元,降幅为8.01%。2008年下半年以来,柴油价格不断下调,夏收作物前期机械作业费稳中有降。
(二)人工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家庭用工折价和雇工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09年亩均人工成本为84.76元,比2008年的82.92元增加1.84元,增幅为2.22%。
(三)土地成本土地是稀缺资源,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地租金不断上涨。2009年亩均土地成本为157.78元,比2008年的150.34元增加7.44元,增幅为4.95%。
D- 亩均现金收益增加27.04元,增幅为8.54%
由于小麦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虽然成本增加,但小麦的净利润和现金收益仍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1.现金收益:2009年的亩均现金收益为343.51元,比2008年的现金收益316.47元增加27.04元,增幅为8.54%。
2.净利润(现金收益扣除农民自营地和家庭用工的机会成本):2009年的亩均净利润为141.47元,比2008年的净利润117.71元增加23.76元,增幅为20.19%。
E- 存在问题
1.国家放开化肥价格后,市场零售价格一度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2009年3月中旬尿素、碳铵价格分别回升至2100元/吨、760元/吨,分别比2月中旬价格提高了240元/吨、120元/吨,涨幅分别达12.9%、18.75%。
2.农药市场仍然存在规格较多、品种较乱的现象。农药品种混乱,药效不清,让农民花了许多冤枉钱。
3.种粮农民致富仍很困难。2009年,由于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的大幅提高,农民种粮的收益将会高于2008年,但是由于农民人均耕地面积的局限,农民实现种粮致富仍然很困难。以小麦、粳稻两熟计算,全市农民2009年亩均现金收益预计在1000元以内,如果计算农民的自营地和家庭用工的机会成本,则亩均净利润预计在500元以内,而扬州全市人均耕地只有1.04亩,现阶段农民靠种粮实现致富相当困难。
4.秸秆禁烧增加农民成本,农民缺乏积极性。2009年该市全面推广秸秆还田,农民实际要增加秸秆粉碎的机械作业费用,一般为在收割费上加收5元/亩,部分田亩还要放水浸泡、搅拌,或是承担二次埋茬机械作业费用,实际上增加了农民机械作业费、人工成本。
5.粮食收购价格提高是一柄双刃剑。粮食价格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如何防止谷贱伤农和米贵伤民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本年度农民售粮收入的大幅提高,收购价格的提高是很重要的因素,谷贱伤农的情况没有发生。但粮食收购价格是一柄双刃剑,市场收购价格如果跟风提高的幅度过大,则会通过下游加工链条迅速影响大米和面粉的价格,继而引发其他食品的新一轮上涨,发生米贵伤民的局面。
F- 有关思考和对策
1.密切关注化肥价格走势,加大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规模。取消化肥临时价格干预,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是优化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理顺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必然之举。但是,价格放开初期,要防止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对于近期化肥价格的反弹和后期的价格走势要有足够的警惕,适时动用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以加强在市场失灵时的调节能力。
2.规范农药市场,加强用药指导。应当从规范其名称、规格、含量入手,进一步加强农药管理,加大对农药市场的整治和检查,并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用药、防治等专业知识。
3.规模农业是发展方向,土地流转值得提倡。人均1.04亩的耕地面积,每年1000元左右的现金收益,这只能保证农民的基本生存,却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发展要求,也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而耕地向种田大户集中,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只有耕地集中了,才能够实现规模种植,规模种植应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于向种田大户集中的土地流转,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并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完善土地流转程序,保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4.科学控制秸秆焚烧。建议政府支持有条件的农户、村组购买打捆机等专用设备,同时,加大对秸秆发电项目的支持,方便农民将秸秆回收出售。
5.关注粮食市场价格行情,加强零售市场价格监测。加强对粮食价格走势的分析和对零售市场价格情况的监测,提前准备应对措施,防止下半年出现米贵伤民的局面。
江苏扬州市物价局成本收益调查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