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里,我回到家乡参加一个葬礼,死者是我的本家大爷(伯父)。作为同一家族的人,除了正场那天要跟着送汤,第二天出殡时还要跟着把死者送下地。出
殡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摔牢盆,只有摔完牢盆,才能把死者下葬,入土为安。牢盆就是一个瓦盆,放于死者灵柩前,亲属在里面烧纸钱,破供菜。出殡那天,先把
棺材抬到门外,牢盆放在棺前。我的族兄大哥由两个人架着,跪在最前面。只听葬礼主持人高喊一声:“起棺—啦—!”,这时我的本家大哥也大喊一声:“亲大大
—诶—!”,随手把牢盆摔得粉碎,那喊声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关于摔牢盆在我们那里比较一致的说法是:人生在世,谁能无过,亏心的事一定是有的,别人不知道,那阎王爷可最清楚,死后到阴间要受酷刑。儿孙为了给老人赎
罪,便置盆为牢,事先囚禁,多送纸钱酒菜,等盆碎开,阎王一看,牢已蹲过了,又有诸多钱财酒菜享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死者免了酷刑和牢狱之苦。当
然这种说法,我们不应该简单粗暴地斥为什么封建迷信。其实它表达的是儿孙为逝去的亲人赎罪忏悔,以求得远去亲人灵魂的安宁,也算是尽孝的一种表现吧。
不过关于摔牢盆,我还听到另外一种说法:人生在世,谁能不困扰于名缰利索,长此以往,便作茧自缚,画地为牢,所以活人皆被囚于牢狱之中。只有在死后,儿孙
为其置一瓦盆,征象其人生之牢,名之曰:牢盆。于是在死者入土为安之时,由其长子把这牢狱之盆摔得粉碎,以求得死者灵魂彻底解放!
这种说法确实耐人寻味。仔细想一想,我们活在这世上,虽然嘴上常说什么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当牛马。可是谁又能
真正地超然物外呢?《红楼梦》上的“好了歌”是这样说的: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
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
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无论古今,人人皆知,功名利禄、娇妻爱子,到头来都免不了“是非成败转头空”,可是没有谁自愿放弃这些,做逍遥自在的活神仙!
尤其是生活当今社会的现代人,由于世事浮华,人心浮躁,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孩子等等,免不得日日萦怀,时时挂心,殚精竭虑,焦虑不安。本来人心无
足,欲壑难填,加之攀比之风炽盛,又平添无穷烦恼。原本知足常乐,安闲自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忽见邻人大兴土木,建造别墅,便再也无法淡定自如,闲庭
信步了;原本安于本职,勤勉精进,忽见下属同僚,貌不惊人,才德逊我,却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不禁跌足长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原本夫妻恩爱,举案齐
眉,安步当车,晚食当肉,忽见大字不识几个的某大款,左拥右抱,莺声燕语,开奔驰,驾宝马,出入星级酒店,便禁不住心生涟漪,蠢蠢欲动;原本儿女争气,国
内重点,颇遂心愿,志得意满,忽见同事贵子,打点行囊,负笈欧美,便禁不止黯然神伤,自叹弗如。
现代人生世相,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于是惶惶不可终日,身心俱陷于无形囹圄之中,终其一生,不能自拔,直至死后,由其儿孙将其牢狱之盆,彻底摔碎,其在天国的灵魂肉身,才可获得自由解放!
想想人这一生,终日囚于无形牢狱之中,身心桎梏,不得自由呼吸,自由行动,着实可悲可叹!不过在我看来这无形之牢,完全是世人一手所为,自作自受,为什么
一定要等到死后,由其儿孙为他摔破呢?趁自己还活在这世上,亲手把这牢狱之盆彻底摔碎,使自己轻松自在地生活,不是更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