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桥镇,1990年建镇,2001年原九里乡并入石桥镇,成为沿海大镇。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赣榆县最北部,西有龟山、芦山,东临黄海,拥有10华里的黄金海岸线,2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通榆水道通过青龙大沟进入石桥。石桥镇集山区、平源、沿海风光于一体,地理位置良好,自然环境优越。全镇面积79.9平方公里,耕地58620亩,人口63500口人,下辖23个行政村,今年共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3.6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 2.081亿元,工业产值11.61亿元,粮食总产量1.6万吨,油料11.2万吨。共引进资金1.2亿元,到位资金7900万元,累计新增值税源3000万元。实现招商引资鉴约项目24 个,已签协议项目4个,在谈项目6个。新增个体工商户124户,新上私营企业43家,改制集体企业2家,实现财政收入1028万元。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立足资源抓特色。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有海、有山、有平原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市场,按照“东渔、中菜、西果茶”的区域特色农业经济规划格局,增加投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初步建成了东部沿海10华里长黄金海岸线,6.5万亩7米等深线浅海域圈护养基地,2万亩潮间带滩涂贝类和3000亩紫菜养殖基地,万亩潮上带滩涂对虾、梭子蟹养殖基地,并相继建成了16家河蟹育苗厂,3家对虾、紫菜育苗厂,3家紫菜加工厂,6家海产品冷冻加工厂,1个海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海产品远销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及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01年水产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0%,占农业总产值的65%,海洋捕捞又是水产业的支柱产业,占水产业总产值的70%。中部平原地区,以龙头村为中心,向周围村庄辐射,建成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并以基地为依托,建成和信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的各类蔬菜出口到日本和韩国。西部山区,以大庄、朱官庄等村为中心,建成万亩优质杂果基地和3万亩花生油料种植基地。全镇捕捞养殖专业村5个、畜禽养殖专业村4个、蔬菜种植专业村2个,加快了发展高效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的进程。 工业经济高速发展,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绩。石桥镇是一个工业重镇,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大抓工业经济的力度,加大投入,增加科技含量,强化龙头骨干企业建设,工业经济呈现了迅猛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产值7.3亿元,销售收入7.14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54%和52%,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绩。仅2002年上半年就引进资金4560万元,新上工业项目11个。目前,全镇已建成占地200亩的陶艺工业园区1个,共有琉璃瓦厂、高压电瓷厂、玛钢金加工车间、和信食品有限公司、配肥厂等9家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并有海产品冷冻加工、青贮饲料加工、加油城、造船厂、海立信工厂化水产育苗厂等9家企业正在建设之中。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9家,私营个体企业48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460户,已形成铸造、建材、陶艺、化工、蔬菜加工、海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海滨城镇”建设的规划目标,加大拆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启动民资,高起点、大手笔,加快城镇建设的步伐,促使城镇规划建设日新月异。2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南北纵贯全镇,村村实现通公路,镇村公路总长达78公里,全镇自来水入户率达80%以上。目前镇政府驻地两侧和204国道两侧已基本实现楼房化,新建高标准商住楼近400幢;投资500多万元的204国道九里段3000多米长的国道两侧美化亮化工程增添了新的亮点;投资50万元的南起小沙村,北到白石头村,西至石桥村的亮化工程也已竣工,共新安装不锈钢高架路灯378盏,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招商引资环境。投资1500万元的韩口港挡潮闸西移和港口扩建改造工程,以及以韩口港为载体的韩口水产品批发市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之中。 21世纪是石桥镇由小康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镇党委、镇政府牢牢抓住我国入世和建设海上苏东这一机遇,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工业立镇、海洋兴镇、建筑强镇、民营富镇”的四镇发展战略,继续发扬“务实求真,敢为人先”的石桥精神,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再掀全民招商引资高潮;进一步加大集中整治投资发展软环境活动的力度,营造一个“亲商、安商、富商”的浓烈招商引资氛围,抓好在建项目,落实在谈项目,再洽谈引进一批项目,为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备足后劲;进一步加快海洋经济建设步伐,加大滩涂开发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力度,坚持养捕并举的方针,高速度、高质量抓好韩口港拓宽改造工程,尽快建好以韩口港为载体的韩口水产品批发市场和“海”字号工业园区,引进外资,启动民资,再上一批水产品育苗和海产品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尽快把石桥镇建设成为工业经济重镇、农业经济大镇、海洋经济强镇。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