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名留守儿童,新学期开学了,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学问、有能力的人,不辜负学校老师对我的期望。”这是赣榆县厉庄镇小学五年级学生徐峰在开学典礼上的诚挚理想,他对学校的关爱充满了感激之情。 徐峰是一名农村留守儿童,爸爸妈妈长年在外打工,他平时与爷爷奶奶相依生活。因为家境贫困,徐峰小小年纪就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干家务、照顾老人,这对 他来说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工作”了。也许是过早懂事的原因,徐峰切身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他心疼长年在外奔波的爸爸妈妈,又理解爷爷奶奶思念亲人的痛苦, 于是,品学兼优的徐峰想放弃学业,减轻家里的负担,甚至萌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想法是幼稚了点,但却是他内心最为真挚的想法。徐峰的 老师知道情况后,赶到徐峰家看望他,为他讲了好多成长与成才的故事,鼓励徐峰好好学习,用知识的力量改变命运。徐峰放弃了辍学的念头,决定重返校园。开学 第一天,老师一大早就赶到徐峰家接他一块去学校,徐峰从心里信任老师、感谢老师,他说,老师就像是父母一样在关心他。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 量外出,留守儿童问题无可厚非成为社会热点。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因缺少亲情和关怀而出现的性格缺陷或心理障碍,使他们健康成长?赣榆县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这 块阵地,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关爱活动,让全县320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家的温暖,确保他们在新学期无一辍学。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赣榆县130多所中小学校均成立了家长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各家长学校都对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调查,对他们在学习、 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将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务工地点以及临时监护人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以跟踪管理。同 时,学校组织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定期家访,与他们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增进了解,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转变教育 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有效地教育好留守儿童。在此基础上,我县积极推进学校寄宿制建设,让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华杰、 清华园、外国语等民办学校,每年都要安置2000名左右的中小学寄宿生,并实行“代管家长”制。一是学校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做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做 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华杰学校要求“代管家长”要做到三个一:每月进行一次家访、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 “代管家长”还经常将留守儿童领回家和自己子女一起相处,为这些孩子营造“温馨家园”。二是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家长素质较高的儿童与一名留守儿童结 成对子,成为好朋友,给予关心、帮助。清华园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与40多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另外,各校还开通热线电话,使得在外打工的家长能及时了 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从而实现了教师和家长的双向沟通。 此外,赣榆县还组织开展“社会妈妈”关爱活动。县妇联开展了奉献亲情活动,倡导广大妇女积极认领留守儿童,目前,已有60多名留守孩子被“领养”。县关工委 开展了“1+1”助学活动,让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等“五老”人员先后与900多名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并为他们募捐30余万元。宋庄镇40多位 助理级以上干部常年帮扶全镇19名孤儿,人调走了爱的接力持续不断。国税局52名女税干多年来一直坚持帮扶品学兼优的留守孩子,既给钱给物,又给亲情给温 暖,她们已悄然成为留守孩子心中可爱的妈妈。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