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资讯 文艺 协会组织 查看内容

访赣榆县抗日山 -秋思

2009-9-28 21:49| 发布者: 鱼干子| 查看: 1231| 评论: 0

离开赣榆已许久,抗日山烈士陵园纪念活动的情景,一直萦绕在我眼前,难以消失。抗日山的雄壮,赣榆土地的秀丽,还有赣榆人的淳朴和热情,总使我难以忘怀--

访抗日山 (一)

   第一次访抗日山是在2001年12月。那是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我和我的哥哥、姐姐、姐夫四人,为了父亲生前的遗愿,替他老人家来到位于江苏省赣榆县境内的抗日山看望那些长眠于此的首长和战友们。

从南京乘长途汽车来到赣榆,已经是深夜十二点,街上冷冷清清,店铺早已闭门打烊。天太晚,我们兄妹四人不想打扰县委领导,便在路旁的小摊上草草地吃了碗面,在县城边找了一家小旅店,住了下来。

店主很热情,知道我们是为了访抗日山而来,对我们照顾的很周到。在与店主的交谈中我们得知,抗日山距离县城还有六十多华里,抗日山现在正在修路,暂时不通汽车。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店主的帮助下找了一辆出租车,店主和司机交代好,一定要把我们送到抗日山下。我们坐着出租车沿着颠簸的山路,向县城外的抗日山驶去。

一路上,司机向我们介绍了赣榆的过去和现在,并讲了一些赣榆县政府正在准备重新修建抗日山烈士陵园的情况。司机告诉我们,重新修建抗日山烈士陵园不仅是县政府的事,也是赣榆县乡亲们一直祈盼的事情。“抗日山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是很有位置的。”带着浓重当地口音的司机极富感情地说:“老八路们把血和生命都留在了我们赣榆,我们赣榆人有责任为他们树好碑。”

当司机知道我们的父母都曾是这支部队的人,我们这次来抗日山是替父母瞻仰他们的战友时,司机激动了起来,他说:“代我谢谢你们的父母。你们能来赣榆看看,我们真是高兴啊!为了我们赣榆的解放,他们死了多少人啊!我们这里的人,还有周围邻县的,逢年过节都要来抗日山看看,给烈士们烧个香许个愿什么的,比敬菩萨的还多。”司机还说,赣榆县委、县政府为重新修建烈士陵园,组织了许多募捐活动,老百姓们都是自愿捐的钱。“以后这里成了旅游区,来的人多了,我们也会富裕呢!”

听了司机的话,我们都笑了。在司机爽朗的笑声中,我感觉到,到底是老区的人民,感情这么淳朴,心灵这么美好。

车开到抗日山下停住了。前面在修路,不允许车辆通行。告别了司机,我们兄妹四人沿着正在修整的土路,向山上走去。

路很难走,我的心情也一直不能平静。

父亲生前曾多次给我们讲过抗日山的事情。父亲告诉我们:抗日山原名叫马鞍山,因其形状酷似马鞍而得名。从1941年青口战役死难的18位烈士葬于此开始,八路军115师的将士们在全国抗战最艰难的阶段,边与敌人战斗,边和滨海军区广大军民从1941年到1942年,四次兴工,为抗日战争死难的烈士们,在这里树碑建塔修建起来了抗日烈士陵园。也是全国唯一一处在战争中以“抗日山”命名的山峦。

烈士陵园里安葬着800多位烈士的忠骨,墓碑上刻有3576位烈士的英名。1942年7月,罗荣桓、黎玉、陈光、肖华、符竹庭、陈士渠、谷牧等革命将帅参加了烈士陵园落成典礼,并在抗日烈士纪念塔前合影留念。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尽管历届县政府多次整修烈士陵园,但几十年的岁月剥蚀,烈士陵园露出了沧桑的印记。上山道路低洼不平、陵园内荒草丛声,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得不到有效保护……。父亲生前一直惦记着抗日山的事情,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初期,就经常往返于北京和赣榆等地之间,为申请抗日山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做努力。

原115师教导二旅政委符竹庭同志在1943年抗日战斗中不幸牺牲,按他生前遗愿被战友们安葬于抗日山。符竹庭烈士牺牲时年仅31岁,没有结婚,没有儿女,父母死的也早。符竹庭同志出身贫寒,没有上过什么学,抗日初期,115师首长派父亲给肖华和符竹庭同志当过多年的文化秘书。

想起父亲在病榻前,曾拉着我们的手说:“符竹庭烈士的父母去世的早,也没有儿女,你们一定要代我经常去看看他”的情景,想着父亲为提高赣榆抗日山知名度,筹建纪念符竹庭烈士牺牲 40周年的活动,召集老战友们回访抗日山,从策划到组织安排,忙的吐了血的往事,我的心有些颤抖(父亲在赣榆吐血之事,父亲回来后没有和我们家人说过,是父亲的战友后来告诉我们的)。

现在,父亲的心愿终于要实现了!我走在已被拓宽的路面上,激动的眼泪直往下淌。我一路唱着军歌,疾步向山顶上那座高举着八一军旗的战士铜像走去。

在山顶上我们见到了县民政局局长张克庆同志。张局长正在和烈士陵园的同志研究陵园改造的事情。当他们知道我们是杨鸿耀同志的儿女,是特意为了父亲的遗愿,来看望父亲的老首长、老战友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张克庆局长和管理处仲伟强同志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符竹庭烈士墓前。望着父亲昔日的老首长、老战友,我们的老前辈,的遗像,我们深情地鞠了躬,敬重地向将军行了军礼。

张局长向我们介绍了县委、县政府下大决心,要重新修建抗日山,组建抗日革命教育基地,提高赣榆知名度,改善赣榆经济发展计划等情况。我们了解到,为了重新修建抗日山,县委和全县老百姓共捐款1200多万元。一万多民工,有自发的、不计报酬的日夜奋战在抗日山上参加修建。正值年末,我们也访问了几位民工,他们说,时间紧,就不准备回家过年去了。

我们被老区的父老乡亲真挚的感情感动了,也为县委县政府的精明决策赞赏,我们兄妹掏出了身上仅带的几百元钱捐给了县民政局,并表示回去后,一定再寄钱来,以表示我们后辈人的一点心意。回家后,我把父亲保存的有关历史资料和照片以及捐款,一起都寄给了赣榆县民政局。(续)

国家AAAA风景区

        赣榆县抗日山风景区

喜欢

QQ|Archiver|手机版|爱赣榆

GMT+8, 2025-11-28 16:20 , Processed in 0.1340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