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旅美华裔画家穆家善,系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院长、蒙哥马丽学院中国画教授、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兼职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亚太艺术大展策展人。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终身国际艺术顾问、美国国家传记研究院艺术顾问,美国美
术考级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艺术收藏年鉴》、《二十世纪名画》、《走近当代大师》、《中国艺术大家》、《走近书画大家》、《水墨名家经典》、《大国崛起
——中华文化复兴代表人物志》和《中国书画三十年史志》等国际编委。![]() 穆家善1961年生于连云港市赣榆县。7七岁起受酷爱书法的祖父影响,喜欢上书画,1983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1988年毕业后,于1989年被任命为南京高校艺术教研室主任。1991年攻读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硕士研究生课程。1995年被聘为南京书画院特聘研究员、当选为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1986年在上海举办首次《穆家善个人画展》,清新的画风和独特的艺术风貌在上海画坛引起反响。1988年中国画作品《小放牛》获得《第7回日本水墨画公募邀请展》大奖友好赏。1989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推荐北京中国美术馆主办《穆家善中国画展》,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美国之音》、《太阳报》、《世界日报》、日本NHK电视台、《朝日新闻》、《日本水墨画季刊》、香港《文化博览》、中天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美术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画》杂志、《美术》杂志、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等予以多次专题报道。 1995年穆家善应美国三大美术学院之一的马里兰美术学院邀请赴美讲学举办个人画展,在美国上流社会和学术界引起反响,定居美国华盛顿。1998年任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院长。做为唯一获得中国教育部三届“春晖计划基金”的旅美艺术学者,穆家善先后应邀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波斯顿大学、马里兰大学、维廉大学等28所美国著名高校的研究生讲授中国书画艺术。应邀赴南京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等50余所高校学巡回讲学。被美国政府三次授予联邦“教育家奖”的穆家善曾获得“美国二十世纪成就奖”、“杰出亚洲艺术家奖”、“华盛熊猫雕塑彩绘艺术设计大奖”等十余项国际大奖。 八十年代起,穆家善先后应邀在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江苏美术馆、香港中国画廊、日本歧阜美术馆、美国马里兰美术学院以及世界各地美术馆、美术学院举办25次个人画展,100余 次国际组展,作品多次参加美国《哥比亚艺术博览会》、香港《亚洲艺术博览会》、《中国艺术博览会》以及深圳艺术品拍行等举行的《中国书画名家精品拍会》均 被成功的拍卖。作品价位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直线上升,成为收藏热点,他的作品先后被美国马里兰州长各兰丹宁、国会议员本杰明.卡登和巴巴拉.霍夫曼、日本 外务大臣武藤嘉文、中国总理朱镕基、国家侨办主任郭东坡、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夫人陈香梅女士和中外美术馆、大使馆、美术学院、 名牌大学收藏。其艺术成就被载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美国《国际最有影响力五百人》、中国《一代名家》、《中华美术大师》、《走近当代大师》、《中国 艺术大家》、《中国书画三十年史志》、《水墨名家经典》、《大国崛起-中华文化复兴代表人物志——功勋书画艺术家卷》、台湾《世界华人美术年鉴》等历史文献。 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埃米.雷蒙德女士曾在艺术评论中写到:穆家善教授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使其成为在美国推广传播亚洲现代艺术的名人。被西方媒体誉为中国文化大使和海外中国画坛领军人物。 2008年2月始,世界银行隆重推出“穆家善中国画国际巡回展”,先后在华盛顿、上海、无锡、徐州展出,10月17日巡 展在北京开幕,国家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剪彩,中国文联副主席罗杨,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刘云峰,副主席王亚飞、张文麟、马艺源等文艺团体领 导亲临祝贺。鉴于穆家善教授在书画艺术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在对外交流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主席团决议聘请他为本会副主席兼美术家分会 名誉主席,并由执行主席刘云峰代表周巍峙主席在北京巡回展开幕式上为其颁发了精美聘书。由此,穆家善教授也真正成为了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在海外的重要领导 人之一。
最爱是家园:穆家善的选择 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主任、研究员、著名艺术批评家 陈履生 很多年前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画中国水墨画的画家要去美国,当然就一般的道理可以说明其必要性,但是,就艺术和艺术的发展而言,似乎很难得到一个合乎情理的解 答。直到近年来“海归”不断出现在北京的时候,证明了我的某些判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然的规律和艺术的规律往往应合着艺术家的选择。对于中国水 墨画画家来说,离开中国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只是选择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生活方式和艺术空间,关键还是画家选择画什么和怎么画。 当多年不见的家善将他的新作呈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看到的是游子心中的家园。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在美国待了十几年的一位中国画家的画,他既没有选择他在美 国生活中的现实为题材,也没有选择与美国相关的现代艺术的表现方法,更没有向时髦的当代艺术靠拢,而是坚持画他的水墨,努力表现出地道的中国笔墨和中国气 韵,成为美国土地上的“中国画”。那么,他的这种恪守在当代文化的语境中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个案,并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像家善这样一位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生的画家,三十多岁去美国,按理说正是非常容易被新的世界所改变的年龄,可是,他画面中沉郁的古气,他对中国笔墨的痴迷,仍然停留在石涛和龚贤的时代。这就显示出了人与人的不同。家善的不同之处可能来源于他的艺术根基,他1988年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后,又继续于该院的中国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深造。南京艺术学院是一所非常特别的大学,在传统水墨画的教学方面深具感染力和影响力,很多 年轻的学子经过熏染后,对于传统一道矢志不渝,终身努力。要改变他们很不容易,家善就是一个例证。他在美国十几年和在深山中隐居十几年走出来一样,没有本 质的改变,相反,因为没有沾上当下中国水墨画坛上的一些习气而显得心静气沉。 家善的聪颖、好学是很多人都了解的,而执着是一般的人难以认识的。他对于画面的把握,处处显示出精心,所传达出的不管是传统的笔墨语言,还是基于时代变化 的新的画面构成,抑或这两者的结合,都表现了他在这一领域内的多年的思考和磨练。他所寄情的山水,苍茫沉郁,在写的意蕴中以渲染烘托出气象万千。他不满足 于传统的路数,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新的突破,或者以具有个性特点的新的符号使水墨家园更具有自己的特点。 从现实的状况来看,家善既不愿意放弃延续传统的方向,又难以疏离在美国获得的成就,尤其是当他这位美国的“老外”“保持了独立的中国艺术特色和借鉴当代的 艺术语汇而感动了”那些中国的“老外”的时候,人们的期待又会从具体画面的研判上转移到一个符合他的更为宽广的层面。那么,我们来看他在美国的意义,不仅 是交流、吸收、融合,更多的是推广、弘扬、光大——这对当代中国来说很重要。文化和艺术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要想成为当代中国的崛起腾飞的另一只翅膀, 家善的选择非常有意义。希望他做大做强,把他的水墨家园营造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球村。
2008年9月为穆家善中国画国际巡回展写于北京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