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周边 查看内容

访抗日山(二)

2009-10-8 18:06| 发布者: 鱼干子| 查看: 577| 评论: 2

第二次来赣榆是接到江苏省赣榆县委发来的邀请函,我们兄妹3人又一次来到赣榆,参加2002年9月8日在赣榆举行的抗日山烈士陵园建园六十周年纪念活动。

9月7日中午,赣榆县党史办戚桂森主任顶着骄阳酷暑,从新浦火车站把我们接到赣榆宾馆,并受到县领导的热情接待。在这里,我们还见到了来参加活动的郝世保夫妇、彭少熊夫妇、北京军区第38军派来的部分代表,还有江苏省委、连云港市委等领导同志等。8日上午8点,我们在会务组的安排下,一起乘车来到抗日山,参加烈士陵园建园60周年纪念活动。

阔别仅半年,重上抗日山。昔日尘土飞扬、坎坷不平的土路,如今已铺就成宽阔的柏油路,直通山腰上宽阔的停车场。清水飘逸的休闲区,修建在停车场的左侧,许是为上山归来的人们提供一个悠闲的休息场所吧。造型优美的曲桥,点缀在清清的塘水之上,给人一种古幽的感觉。

站在停车场,向抗日山望去:新建的陵园大门,象一尊强壮的卫士,严守在抗日山前。拓宽的363级台阶,分坡段整齐地排布在抗日山上。一个个全副武装的武警战士昂首挺胸、持枪直立在大门和各段台阶的两旁。新修建的抗日山在千万朵鲜花的簇拥中,庄严地耸立在人们面前。

在山坡的两侧和广场的周围,挤满了前来参观的老百姓。会场周围没有人大声的喧哗,连平日喜爱高声叫嚷的村童们,此时也息下声来,静静地守望着。
纪念活动是在赣榆县领导主持下开始的,参加的单位还有:江苏省委、连云港市委、当地驻军、武警部队、单位代表和学校学生等。向烈士们默哀后,人们开始一队队地向山上走动。

随着涌动的人群,我仔细地观摩着各个景点:变了,真的变了!比我上一次来过的抗日山,变的漂亮多了,威严多了!

从新装修的国际友人纪念碑,到抗日烈士纪念塔、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从小沙东海战烈士纪念冢,到符竹庭烈士陵寝,还有规整的烈士墓区、威武的国防园……,一切、一切都变得这么庄严、壮观,我内心感慨万分,油然升起一种对赣榆人民的感激之情……。

顺着上山路,我们来到了抗日山新建的碑廊。这是烈士陵园领导将我国建国以来,我军各级领导、知名人士及有关单位为烈士陵园亲笔题写的诗词等,临摹纂刻到大理石上,为留传给后代专门修建的诗词碑刻长廊。

在这里,我找到了父亲写的纪念符竹庭烈士的诗词。“手握青松极目望,拭泪跃马披征衣。”“光复剡城奏凯歌,赣榆城头插红旗。”手抚着熟悉的字迹,我心里暗暗地对父亲说:“爸爸,您可以放心了,您的遗愿已经由赣榆的父老乡亲和赣榆县领导实现了,您的心事终于如愿了!”漫步走在碑廊上,看着碑廊上刻着已故去和年岁已高不能来参加这次活动的父亲的老战友、我熟悉的叔叔、伯伯们的手纂字迹,眼睛不由地又湿润了:重修抗日山,何止仅是父亲的遗愿,也是千千万万个在这个地方流过血的老前辈们的愿望啊!

三天的活动结束了。离开抗日山时,我向这座凝集着千万名抗日志士亡灵和倾注着赣榆人民无限深情的高山,深深地鞠了一躬。是的,苍天有眼,烈士们在天之灵,会为老区人民的真实感情而动容;大地有情,赣榆的黄土地也一定会回报这片父老乡亲的淳朴厚恩!

回想两次赣榆行,看到抗日山的巨大变化,感慨颇多,总结成一句话:赣榆行,不虚我行;赣榆美,是一种无以比喻的深情美。抗日山上,倾注有几辈人对抗日烈士们的真挚厚爱,这种感情用笔是描写不完的。谢谢了,老区的父老乡亲!赣榆,我还会来!

(此文曾发表在2002年9月30日《赣榆日报》上,2009年建国60周年,为怀念抗日老前辈们,我将此文略作修改,在网上再次发表。作者 杨继红) 

喜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游客 2009-10-9 06:23
老郭感动得流泪了吧!哈哈
引用 郭其文传媒 2009-10-8 21:32
感动!欢迎常来赣榆!

查看全部评论(2)

QQ|Archiver|手机版|爱赣榆

GMT+8, 2025-11-29 03:15 , Processed in 0.0405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