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喜迎80华诞 2003年10月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校友汇集母校,参加县政府赠鼎仪式、庆典大会、文艺演出、各届校友联谊会、斯特威集团捐资助学仪式、 东南大学优秀生源基地授牌仪式、中西文化交流学术报告会、穆家善画展、赣榆发展论坛、经贸洽谈会、名特优产品展示会等各项校庆纪念活动。 相关 链接: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创办于1923年,原名赣榆县立初级中学,校址在旧县城(今赣马镇城里村)怀仁书院,1927年停办。1938年2月重 办,1939年2月,因县城被日军侵占再次停办。1943年,伪县政府在青口镇重办,抗战胜利前夕停办。1952年,县人民政府在青口镇重建赣榆县初级中 学,1958年增设高中班,改名赣榆县中学,1980年被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并获省人民政府嘉奖。1990年通过省重点高中验收。2000年,学校初、 高中分离,高中部易地新建,省教育厅批准命名为“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002年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建校80年 来,历经风雨沧桑,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茁壮成长,成为享誉江苏的历史名校之一,她为社会造就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桃李遍布世界各地,海疆内外。历届莘 莘学子学有所成,业有所精,为国家振兴、社会进步、世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有许多人成为国家的栋梁、科学的精英,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这是学校 的自豪,也是全体师生和校友的骄傲,更是赣榆人民的光荣。 82 第六届全国拔河锦标赛在赣榆县举办 2003年10月25日,“康缘杯”第六届全国拔河锦标赛在赣榆县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4支代表队,400余名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及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领导齐聚赣榆,参加了赣榆县有史以来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大型体育赛事。 相关链接:“康缘杯”第六届全国拔河锦标赛在赣榆县举办,开创了赣榆县举办全国性体育大赛的先河,同时以参赛人数多、规模大、档次高、影响广,创造了全 国拔河锦标赛历届大赛之最。为精心策划、组织、承办好这届赛事,赣榆县成立了组织委员会,下设开幕式筹备组、综合协调组、接待组、宣传组和后勤保障组。文 化体育系统和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相互协作,认真履行职责,全力做好赛事中的各项工作,确保了大赛的成功举办,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领导以及参赛队伍的一致 好评,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优秀组织奖。全国性的体育大赛放在赣榆举办,是对赣榆县举办全国大赛能力的认可和对赣榆县拔河运动水平的肯定。赣榆县组建的2女 4男6支代表队,代表江苏省参赛,经3天109场激烈角逐,苦苦鏖战,结果不负众望。柘汪镇、华宏2支女子代表队包揽480公斤级、520公斤级冠军;厉 庄镇、金山镇、宋庄镇、塔山镇4支男子代表队分别获560公斤级、600公斤级、640公斤级和680公斤级亚军。 83 全国首届河蟹育苗交易大会在赣榆县召开 2004年3月1日,全国首届河蟹育苗交易大会在赣榆县召开。国家渔业协会副会长潘荣和、省渔业协会会长李国平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河蟹育苗、养殖、经营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交易会。 相关链接:赣榆县是全国渔业百强县之一,是最早从事河蟹人工育苗并获得成功的县份。随着河蟹价格在市场上一路攀升,河蟹养殖业迅速崛起,河蟹育苗的作用 越来越重要,并成为河蟹生产链中最关键的环节。赣榆有着河蟹育苗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国内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因此河蟹育苗业在赣榆快速发展。2004年 全县已拥有工厂化育苗企业194家,育苗水体27.5万立方米,全年共育河蟹苗11.4万千克,培育幼蟹20亿只,河蟹苗种产量约占全省总产量的50%, 占全国总产量的30%,年销售收入3亿元。成为名符其实的河蟹育苗之乡,全国首届河蟹苗交易大会在赣榆县召开自在情理之中。 84 青口港建成国家级中心渔港 2004年6月10日,赣榆县青口港被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中心渔港,结束了青口近百年来有海无港的历史。 相关链接:青口港历史上曾经几度辉煌,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过卓越的贡献。据专家考证,青口是南朝刘宋年间在郁州侨置的青州惟一的出海口,故名青口。因水 深港阔,水陆交通便利,是当时商贸和盐业运输大港。明代兴庄盐场的盐课司(盐务管理部门)设在青口,苏南、江浙、晋鲁等地盐商蜂涌而至,经营食盐、山货、 木材、粮油等货物,使青口成为南北货物转运的重要港口,促进了青口海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青口经济的繁荣。清初禁海,严重阻碍了青口港的发展,使青口失 去海运优势。乾隆五年(1740)取消海禁,青口海运和商业又再度繁荣,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的土特产品源源运来,从青口装船运往青岛、大连、上海、宁 波等地,载回木材、布匹、纸烛、药材及日用杂货,转销苏鲁豫皖。清未民初,青口已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大集镇,常住人口达3万多人,青口港已建成苏北鲁南最重 要的物资集散地,从事装卸、短运的工人有数千人,围绕港口运输和物货配置出现了专业的船行、报票行、油行、饼行、件子货店和钱庄、旅馆、饭店等服务性行 业。其时,青口有正式字号的商家就有240多家,有正式行帖的行主(经纪人)有200多人,外籍商人还纷纷在青口组织同乡会,建有宁波会馆、山西会馆、安 徽会馆等。 青口港衰退的原因很多,首先黄河夺淮入海,大量泥沙倾注,青口河以南的海岸逐渐淤积,青口港被迫一次次向东延伸,后终因港口水浅, 大船不能进港,失去了海运优势。同时大浦港、连云港、青岛港迅速崛起,陇海、胶济两条铁路建成,青口海陆交通优势风光不再,失去竞争能力,在当时的条件 下,只好淡出历史舞台。 为了重振青口港的海港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001年9月,赣榆县成立青口港建设工程指挥部,再次开发建设青口 港。初期总体规划范围为从青口河入海口挡潮闸上至县城水漫桥,全长6100米,融入县海洋经济开发区建设规划,按照国家一级渔港标准建设。2002年1月 28日,青口港入海口围堰工程顺利合拢,同年6月17日,国家农业部组织专家组到赣榆县,对青口中心渔港总体规划和工程可行性报告进行评审论证。根据实际 情况,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青口中心渔港按年卸港量10万吨设计,可满足150马力以上渔船1500艘停泊的顺岸式码头建设,与渔港发展相关的一批产业的 建设同时启动,7月18日开工建设。2003年12月26日,青口港建设一期工程竣工,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成为全省首家镇级开发建设的 一级渔港。2004年6月,经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和多次改扩建,青口港被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认定为国家级中心渔港,圆了赣榆人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大港梦。 85 宋口村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004年7月21日,青口镇宋口村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相关链接:宋口村位于赣榆县城东北2.5千米处,东临海州湾,西依204国道,南邻狮子口村,北连墩后村。改革开放以来,宋口村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 利用自然优势,率先从传统的农渔业生产向育苗、养殖、捕捞、建筑等专业化生产方式转化,农民迅速致富,人均年纯收入上万元。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农业产业 化、农村工业化、经济民营化、就业多元化、乡村城镇化、生活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先后被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江苏苏 北第一村”;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国家文明村”;被江苏省评为“江苏省级生态村。” 86 全国水产苗种管理工作会议在赣榆县召开 2005年3月30日,全国水产苗种管理工作会议在赣榆县召开。国家、省、市及山东、浙江、广西、辽宁、广东、江西、湖南、上海等海洋与渔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关链接:赣榆县是江苏省海岸类型丰富,滩涂生物种类最多,近海水域条件最好的县,海淡水工厂化育苗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厂化育苗基地。主要 培育的苗种有:河蟹、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紫菜、杂色蛤、河豚、大鲮鲆鱼等,其中河蟹育苗及幼蟹培育生产规模稳居全国之首,约占全省总产量的 50%、全国总产量的30%。梭子蟹、紫菜、南美白对虾、杂色蛤、河豚、大鲮鲆鱼等8个产品不但生产规模名列全国前茅,而且被国家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同时,水产品标准化、工厂化养殖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亦跃入国家先进行列。为全面推广交流赣榆县先进的水产苗种管理经验,国家农业部 在赣榆县召开了全国首届水产苗种管理工作会议,在听取了赣榆县的情况介绍后,与会人员还实地参观考察了榆城集团有限公司、海洋源水产苗种有限公司等厂家, 各省代表还在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 87 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观摩现场会议在赣榆县召开 2005年4月19日,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场会议在赣榆县召开。全省30个市、县卫生系统领导参加了会议,国家初级保健基金会主任刘湘、省卫生厅基金处处长姜仑出席了会议。 相关链接:赣榆县是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在认真做好试点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下农民健康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格局。通过推进社区 卫生服务的便利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性和一体化管理的规范性的有机结合,建立起一整套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体表现 为以县镇两级、镇村一体为特征,以政府主导、多元投入、规范便利、保障有力、防治结合、分工合理为原则,以让农民群众能防病、能治病、能看得上病、能看得 起病为基本要求。既符合中央[2005]1号文件精神,又明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效果,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007年3月26日晚,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栏目,播放了题为“江苏让百姓在发展中得到实惠———赣榆新农合实现县乡村联网”的新闻,全面介绍了赣榆县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88 连云港临港产业区(柘汪)开工建设 2005年6月26日,赣榆县在柘汪镇隆重举行连云港临港产业区(柘汪)开工典礼,市、县领导,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参与产业区重大项目投资的客商及全县各镇三套班子领导成员参加了开工奠基仪式。 相关链接:柘汪镇位于赣榆县东北部,东临黄海,北与山东省日照市隔绣针河相望,西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接壤。总面积72.30平方千米,海岸线全长 11.80千米。绣针河不仅是苏鲁两省的界河,其出海口还是天然良港。2200年前,徐福就曾在这里建大港,造楼船,率3000童男女和百工武士,辞别秦 始皇和父老乡亲,扬帆踏浪,东渡扶桑,开创了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先河,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开发了海洋国土,构架了中国通往世界的桥梁,让中国走上了世界, 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柘汪港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惟一出海口,是连接苏北、华中和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海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此,抗日民主政 府在柘汪设立特别镇,直属山东军区领导。根据地的农副产品均由此运往上海、青岛等各大城市,运回棉布、药品、子弹等军用物资,既发展了根据地的经济,又解 决了军需物资的供给。柘汪镇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利用特殊的战略地位,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2005年,新时期沿海大开 发的历史机遇再次选择了柘汪。赣榆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江苏重视苏北、发展苏北、突破苏北的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利用柘汪临海、临港,交通便利,腹地 广阔等诸多优势,积极响应市政府“一体两翼、一心三极”的发展战略,采取政府举债,多元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举全县之力,强力打造连云港临港产业区 (柘汪),一期规划占地面积42.20平方千米,其中临港工业区占地面积14.80平方千米,合理布局石化、钢铁、车船、粮油加工等临港产业,积极融入连 云、岚山两大港口,主动接受港口辐射,依托临港工业起步,逐步发展成为腹地经济和后方临港工业服务的综合性港区,努力打造凤凰北翼,建设国际化滨海新城。 89 江苏省“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推进会在赣榆县召开 2006年6月12日,江苏省“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推进会在赣榆县召开,张连珍、王建华等省市领导及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关链接:赣榆县在实施“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过程中,积极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青岛黄海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一所、江苏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南 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分门别类邀请专家、教授与柘汪、青口、海头、罗阳、沙河、厉庄、班庄、城西等镇的特色专业村实行对接挂钩,为 农民提供现场技术指导,解决农民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在海水养殖、果树栽培、畜牧养殖、蔬菜种植、花卉苗木栽培等项目中,主动接受新产品、新技术、 新成果、新信息,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培训了大批农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建立了紫菜酶法育苗养殖、鹌鹑新品种引进与改良、优质芦笋新品种引进示 范、梭鱼高密度养殖、药用菊花种植、高效渔业规模化养殖、鲜切花种植、肉牛高效养殖、蚕桑新品种种植和农业观光旅游等示范基地。科普惠农兴村工程的实施, 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90 赣榆广电事业喜迎50华诞 2006年9月30日,赣榆县在广电局演播大厅举行座谈会,庆祝赣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50周年。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70多家媒体发来贺电、贺信。 相关链接:赣榆县的广播电视事业是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壮大的。1950年4月,新中国诞生伊始,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发布了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 定。10月,中央人民政府发给赣榆县1台四灯收音机,这是赣榆县第一台收音机。11月,用这台收音机建立了收音站。其业务:一是把收音机带到农村、工厂、 机关、学校,组织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电台有关的固定节目;二是抄收记录新闻,把抄收到的重要指示、通知、政令转给领导同志供参考,一般的宣传材料 油印发给有关部门出黑板报,把党的政策宣传到群众;三是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背着收音机到群众集聚的地方,让群众收听新闻广播,并进行口头宣传。1956年 10月1日起,赣榆县开始自办文字节目,每天广播1-2次。1956年10月21日,正式成立赣榆县人民广播站,开始对全县广播。遇重大事项,县领导经常 通过广播站向全县发表广播讲话。1981年3月成立赣榆县广播事业局,与广播站合署办公。1984年9月15日,经江苏省广播电视厅和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 批准,建立赣榆县电视差转台,10月1日正式开始电视转播。1990年3月26日,赣榆人民广播站改建为赣榆人民广播电台,同年8月自办电视节目,开始电 视宣传报道。1991年10月1日,县电视台制作播出第一档《赣榆新闻》。1993年4月12日,正式成立赣榆电视台和调频广播电台。1995年8月10 日,县广播电视中心正式启用,电台调频台同时正式开播。1998年3月30日,县乡广播电视传输网开工建设。1999年6月15日,县电视台与市电视台开 通电视图像信号系统,实现光缆发稿。2002年12月6日,县电台音频工作站正式启用。2004年12月,赣榆县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县境内全覆盖。2006 年8月,县电台、电视台摄、录、编、播设备全面实现数字化,并率先在全市通过“江苏省有线电视达标县”验收。 91 江苏银行赣榆支行正式挂牌成立 2007年1月24日,连云港市商业银行赣榆支行整合组建为江苏银行赣榆支行并正式挂牌成立。 相关链接:2003年4月28日,以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城市居民为市场定位的连云港市商业银行赣榆支行在赣榆县城最繁华的黄海路挂牌成 立。2007年1月24日,根据省政府将全省10家城市商业银行进行整合,组建江苏银行的决定,连云港市商业银行赣榆支行也随之更名为江苏银行赣榆支行。 这是江苏省内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江苏银行赣榆支行成立以来,积极融入县域经济发展大局,银企挂钩合作,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累计 发放贷款已达3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赣榆地方经济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多次被授予建设赣榆有功单位。并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江苏银行赣 榆支行被誉为赣榆人民自己的银行。 92 日本国前首相羽田孜应邀到赣榆参加“中国·赣榆第七届徐福节” 2007年10月26日,中国·赣榆第七届徐福节在金山镇徐福生态园隆重开幕。日本国前首相、现众议院议员羽田孜,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驻日本大使徐敦信、原驻日本大使杨振亚、中国徐福会会长刘智刚及市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相关链接:这是羽田孜第二次来到徐福故里寻亲问祖。在中国·赣榆第七届徐福节开幕式上,72岁高龄的羽田孜热情登台致辞,他深情回顾了5年前来赣榆的情 景,感慨徐福故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真诚希望中、日、韩各国珍惜徐福文化资源,为促进世界和平友谊作出贡献。开幕式后,羽田孜在中外来宾和市县领导的陪同 下,来到徐福庙大殿,焚香祭拜徐福像,参观纪念徐福的碑廊和纪念馆,亲手植下象征中日友好的友谊树。随后兴致勃勃地来到徐福纪念广场参加羽田孜题字石刻揭 幕仪式,亲自为其题写的“中日友好始祖徐福”石刻揭幕,并向徐福雕塑敬献了花篮。在赣榆期间,羽田孜先后在赣榆宾馆会见了市县领导,接受新闻记者的采访, 参加了徐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了题为“在日本的秦(羽田)姓与我”的演讲,他追溯了羽田氏一族的渊源和自己成长的经历,深有感触地说:“明确无误的 历史事实是,我们羽田一族的血脉之源是在彼岸的亚州大陆,并在日本扎根成长……,针对徐福的故事,(中、日、韩)这三个国家共有的话题,应该比以往更加珍 重这个历史性遗产。让我们发挥相互学习、和平相处,共同繁荣这种徐福精神,努力构筑东亚地区相互和谐的友好关系吧!” 93 农民企业家李其明申报的产品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研制发明的吊车获4项国家专利 2008年4月,赣榆县沙河镇农民企业家投资兴办的连云港市永钢农用机械车辆制造有限公司申报的“连工”、“永钢”牌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同时其研发的电动机械吊车、电动液压吊车、装载机、轮胎电动液压起重机4项产品先后获得国家专利。 相关链接:李其明,沙河镇联合村人,1956年出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吃苦耐劳,聪明能干。1986年率先在当地兴办水泥厂,2000年创办连云港 市永刚农用机械车辆制造有限公司,专业生产5吨以下起重机械。公司生产的产品,生产流程和工序全部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验收,质量均达到国家工程机械质 量监督检验中心颁发的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要求。作为民营和股份制专业生产制造5吨以下起重机械的生产厂家,包括李其明的企业在内全国只有3家,而 江苏省仅此一家获得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的企业。 94 赣榆县高考成绩在全市实现“十连冠” 2008年7月1日,中共赣榆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县教育局、赣榆高级中学分别发出贺信,祝贺2008年赣榆县高考各类本科上线总数3024人,占全市的 39%,稳居全市第一,实现了高考成绩在全市的“十连冠”。省赣中普通类本科上线1159人,成为连云港市高考历史上首家本科上线突破1000人大关的学 校。 相关链接:赣榆人民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历代人才辈出,佳绩不断。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 育事业得以健康发展,赣榆教育已成为赣榆县对外形象的重要标志。2008年是江苏省实施高考新方案的第一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全县广大教育工 作者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创建“人民满意教育”为动力,大力强化目标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实施高考新方案的首战告捷,推动 了教育品牌的进一步确立,为创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县”奠定了基础。 95 赣榆县历史上最大的工业项目新海石化建成投产 2008年7月26日,赣榆县历史上最大的工业生产项目———总投资90亿元的江苏新海石化全厂原始性开车获得一次性成功,向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报喜。 相关链接:新海石化项目是落户柘汪临港产业区的一家集重油加工、石油化工、物流运输、进出口贸易、投资开发等为一体的大型石化项目,总投资90亿元,一 期工程投资15亿元,注册资本4.5亿元。是连云港市第一个大型石化项目,也是赣榆县积极策应全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打造新兴临港产业基地引进的历史 上最大的工业项目,在赣榆县乃至连云港市的工业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一期工程中,年120万吨重油深加工项目于2007年9月破土动工,11月 开始安装,仅用半年时间,2008年5月底即行中交,6月1日试压、试密、水冲洗、水联运,进入电器、仪表的调试联动阶段等试车程序,创造了国内同类型装 置原始性建厂建设周期的新纪录。7月26日生产出合格产品,全厂原始性开车获得一次性成功,实现了国内同类型装置全厂性建设工期、质量、安全、投资四项新 记录。 96 赣榆县举行欢迎仪式,喜迎在残奥会上为国争光的赣榆籍运动员载誉归来 2008年9月23日,赣榆县举行隆重而简朴的欢迎仪式,欢迎在北京残奥会上为我县收获首金、首银、首铜的运动健儿成昌杰、董静萍载誉归来。 相关链接:成昌杰,男,金山镇夏庄村人,1989年出生。在北京残奥会上,获得男子个人反曲弓坐姿1级/坐姿2级射箭冠军和男子反曲弓公开级比赛团体亚 军,为中国收获了北京残奥会首枚射箭金牌,也为我县收获了残奥会首金,首银;董静萍,女,海头镇海前村人,1987年出生。在北京残奥会上获得两枚自行车 项目的铜牌和一个第六名。其中9月8日获得的场地自行车女子500米计时赛LC1-2/CP4级别决赛铜牌,是连云港市历史上的第一枚残奥会奖牌。在北京 残奥会上,我县运动员共获一金一银和两铜共4块奖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奖牌数在全省县(区)中居前列。 97.青口生态公园建成,隆重举行开园仪式,正式对市民开放 2008年9月28日,赣榆县城老城区建设的第一个也是赣榆县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现代生态型综合性公园———青口生态公园建成,正式对市民开放。 相关链接:青口生态公园位于青口河南岸,环城西路以东,占地总面积28公顷,一期工程占地面积18公顷,是在原环卫所垃圾场上实行腾笼换鸟,吸纳社会资 金参与建设的全县最大的生态型综合性公园。公园采用现代造园风格,体现“民本、文化、现代、生态”的城市建设新理念,秉承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原则, 处处体现了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绿地覆盖率达73.6%。青口生态公园的建成,不仅改变了老城区的绿色空间差,活动范围小,锻炼场所少的状况,填补了老城 区没有现代生态型综合性公园的空白,而且进一步拉动了县城西部的建设,加快了老城建设步伐,和新城区的市民广场、海滨公园相互呼应,对于打造绿色赣榆,刷 新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8.赣榆县党政机关办公机构东迁新城区 2008年国庆长假期间,中共赣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原在黄海路32号大院里办公的机关单位,除档案局(馆)外,全部东迁新城区。 相关链接:为“打造生态滨海新城、全速融入市区组团”,抓住省文明城市创建的机遇,主动策应市“一心三极”城市发展策略,2006年7月31日,县委、 县政府召开赣榆县新城区建设交办会,滨海新城建设正式启动。新城区由深圳市规划设计院规划,面积17.30平方千米,可容纳15万人居住。新城区建设按照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采取宏观政策引导、行政力量推动、基础设施先行、行政中心带动、公共设施进入、小区开发并 重的阶段措施,举全县之力开发建设。经两年奋斗,昔日沟壑纵横、荒草丛生、池塘遍布的盐碱滩涂上,一条条宽阔道路四通八达,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片 片绿地生机盎然,一个个居民小区星罗棋布。县四套班子及党政机关的率先东迁,将提升人气,拉动建设,加快滨海新城的打造步伐。 99.赣榆县隆重集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2008年12月28日晚,赣榆县各界隆重集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来自全县各行各业的职工自编自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欢歌盛世,共庆辉煌。 相关链接: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共赣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百万赣榆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业、创新、创优的志气、勇气、锐气,在赣榆大地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取得了翻天覆地 的巨大成就。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71亿元,比1978年的2.16亿元增长65倍;财政总收入19.05亿元,比1978年的 0.18亿元增长10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53亿元,比1978年的0.05亿元增长2880倍;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7万元,比 1978年职工平均工资的0.05万元增长4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0.59万元,比1978年的0.01万元增长65倍。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改革开放 30年的巨大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出门有公交,居住有楼房,干活有工厂,家家有存款,上学有学校,就医有保险,老人有供养,休闲有广场, 困难有人帮,办事有规章。”一个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环境生态化的小康新赣榆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100.赣榆县隆重集会,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2009年9月29日上午,中共赣榆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赣榆县影剧院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暨红色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县委书记 王加培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了庆祝活动,并观看了由中共赣榆县委宣传部、县党史县志办、县新闻中心举办的“新中国60年大庆、赣榆县60件大事”图片展 等。 相关链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赣榆县自5月份起,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庆祝祖国母亲60华诞。赣榆大地到处红旗招展, 歌声飞扬,机关、学校、军营、村庄无不披上节日的盛装。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唱红歌、抒豪情,办展览,话发展,鼓干劲,作贡献,创佳绩,献厚礼。祖国牵动 赤子心,百万人民庆华诞。 9月29日上午,中共赣榆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赣榆影剧院隆重举行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暨红色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