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是大菱鲆,那个池子里是半滑舌鳎,前边几个池子里养殖的是海参、条斑星鲽、褐牙鲆……”日前,在海头镇工厂化养殖基地,负责人正向我们介绍养殖情况。只见一排几十个40多平方米的大水池内,充氧机吹出串串气泡,技术人员正忙着向池中抛撒饵料。体态扁平的半滑舌鳎鱼,移动比蜗牛还慢的浑身肉刺的海参,黝黑身体上长满白色斑点的条斑星鲽,大批平日难得一见的在大海里生长的珍品海鲜,纷纷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活悠然自得。据悉,工厂化养殖效益非常可观,每亩效益是传统虾塘养殖的60倍。 海头工厂化养殖示范园是省海洋与渔业局在我省沿海地区布局的三个现代渔业示范园之一。它位于海头镇小口村,东至海堤,西至小口村,北至海州湾度假区,南至海头中心渔港,占地面积1200亩,是一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实施单位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该园区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现代工厂化养殖大棚,项目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利用3年时间分三期完成项目总投资。去年已完成1万平方米的养殖大棚建设,投放了半滑舌鳎、条斑星鲽、星斑川鲽、大菱鲆、牙鲆、夏日鲆等各类苗种。今年计划完成5万平方米的养殖大棚建设,目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三期工程建设计划在2010年底完成。该项目全部完成后,年生产各种商品鱼2000吨,年可创产值2亿元,创利润8000万元,将成为我省沿海地区最大的现代工厂化养殖园区。 工厂化养殖是现代渔业的标志,工厂化养殖可以缓解海洋资源枯竭与人们水产品需求之间的矛盾,保证水产品的供应,可以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为渔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增加渔民的收入,可谓好处多多,但是风险也很大。近年来,具有靠海吃海传统的海头镇,在海洋捕捞效益逐年下滑的大背景下,主动进行“吃海”方向的战略性调整,迎难而上,大力发展工厂化设施化海产品养殖,以工厂化养殖、高效池塘养殖为突破口,加快发展设施渔业,推动渔业向高科技、高标准、高效益方向发展,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如今,把大海引进车间,发展生态渔业,采用高科技手段,使原本在大海里生长的鱼虾蟹,在工厂化车间照样优质肥美,既保护了生态环境,满足了市民餐桌需求,更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 与此同时,海头镇注重提高传统养殖效益,通过政策驱动引导技术改良,发展池塘养殖面积1.8万亩,潮间带滩涂面积3万亩,浅海域10万亩。得益于此,该镇的梭子蟹、南美白对虾、贝类、紫菜生产基地已被认定为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为无公害农产品,其中海头牌梭子蟹、神仙牌紫菜还被评为省名牌产品。目前,全镇从事海洋产业人口近3万人,主要海洋产业年产值稳定在17亿元左右。在相继实施国家、省级多个高效渔业项目的同时,海头镇积极调整服务产业政策,充分利用网上信息化平台、农民学校等载体,积极与无锡水科所的专家对接,通过网络视频、开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定期为渔民授课,有效提高了渔民的养殖技术。该镇还积极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及协会,为渔业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为寻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海头镇积极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改变过去主要以人工养殖大鲮鲆为主的养殖方式,先后与青岛海洋研究所、黄海研究所等十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了30多个海珍品进行试验养殖,重点放在发展刺参养殖上。刺参具有海参之王的美誉,去年6月份,海头镇匡口工厂化养殖厂将大鲮鲆养殖池塘进行了简单改造,建成了适合刺参生长的池塘环境,并率先由山东长岛引进刺参幼苗进行工厂化人工养殖和繁育,经过近5个月人工养殖,黄豆粒大小的海参幼苗长成了每只300克以上的商品海参。 据了解,养殖海参与养殖大鲮鲆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大鲮鲆鱼工厂化养殖周期是一年半左右,而养殖海参只需要4个月至6个月,不仅养殖周期短,在经济价值方面海参更胜于大鲮鲆。海参是一种名贵海产品,肉质鲜美,市场平均价格每公斤200元,还供不应求,而大鲮鲆鱼的市场价格每公斤只有60元左右。此外,养殖大鲮鲆需要抽取大最的地下海水,而养殖海参的用水量比养殖大鲮鲆鱼要少得多,并且海参的养殖方法相对简单。 海参养殖利好多多,使海参在海珍品工厂化养殖业中迅速窜红。一些海珍品工厂化养殖厂纷纷对池塘进行了科学改造,积极引进刺参进行人工养殖。目前,海参工厂化养殖面积已达到1万多平方米。与此同时,海参还成为了露天养殖池塘的新宠,目前已有千亩露天海水池塘养殖了海参,每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亩产值10万元,每亩实现净利润5万元。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