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岚山,2004年9月设区。设区之初,基础差、底子薄、工业滞后……作为一个新建区,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社会事业腾飞,成为一道沉甸甸的命题。 与此同时,一系列重大机遇让岚山走上发展“前台”,特别是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帷幕的拉开,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让岚山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 岚山人敏锐地认识到,机遇稍纵即逝,不但要紧紧抓住,而且必须尽最大可能放大、盘活。 于是,便有了“有效工作”和由此而来的“效率岚山”。 一个在以渔业、种植业经济基础上由乡镇“凑”起来的区级机构,一个在五湖四海原则下走到一起的干部队伍,一个正从天南地北涌来的投资热潮,如何让“上层建筑”在第一时间以最佳方式服务好“经济基础”?设区五年来,岚山在体制上全方位创新——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建区之初,岚山就达成共识,在区直、乡镇直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考核监督等方方面面,彻底遵循“效率政府”原则,除法律规定必设的以外,能兼的兼、能合的合、该撤的撤。 “‘小政府、大服务’,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四十年代,延安能精兵简政,今天我们有什么理由做不到?”针对一些风言风语,区委书记高杰毫不退让:“新瓶,绝不能装旧酒!新区,就是要有新气象。没有体制的创新,就不会有经济的‘先行一步’。” 关键在落实,核心是“有效工作”! 何谓有效工作?就是围绕区域中心工作,主动创新、全力以赴、保质保量。 首先要取消形式主义:以“会议”为例,岚山明确规定:全区综合性会议一般不超过半天,区级领导讲话不超过50分钟;会议尽量少安排大会发言,确需安排的,原则上每次会议不超过5个,每个发言不超过5分钟,一般不在全区性会议上安排部门的表彰、颁奖等活动;区直各部门召开的业务会议,不超过40分钟,有区级领导出席的控制在1小时之内,时间靠近、内容相近、参加人员重叠的合并召开……就是在 2009 年岚山科学发展现场观摩调度会上,也取消调频广播、取消展板、取消标语口号;看观摩点,一个标准选点,不搞虚假现场;听汇报,简明扼要、吹糠见米,实打实地说“事”。 在区各工作线半年工作提报时,略讲“重点难点亮点”,实打实地摆出目标、任务、措施、进度、责任人。 这更需要“政府提速”。区长徐淑利讲了这样一个“串联”与“并联”的关系:假定一个企业到“政府”办证要经过三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是 5个工作日承诺期,按照原来的“串联式” 审批,企业拿到审批至少15 天,再加上双休日,就是21天。现在“并联审批”,三个相关部门同步受理,由一家主要审批部门抄告相关部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限时办结,同样还是 5个工作日承诺期,但企业只用5个工作日就拿到了要办的证件。 从“串联审批”到 “并联审批”,这只是“效率岚山”的一个小片断。5年来,岚山把“政府提速”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首要举措,从项目审批、落地、建设等关键环节抓起,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倾力打造“收费最低、 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环境最优”的创业环境。 2005年8 月,岚山建立职能部门领导进服务中心大厅轮流带班办公制度,各职能部门与设在服务中心的“小窗口”分别签订《授权书》,杜绝职能部门“体外循环”现象。 2008 年,顺利完成新一轮行政收费事项清理压减,36个单位压减行政审批事项41项,清理收费项目45项,分别压减22% 和24% 。 2009 年,岚山实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再次压减行政审批项目22项、收费项目48项,压减率分别为15% 和33.6% ;审批环节压缩率为66.7% ,窗口现场办理能力由35% 提高到90% 以上。 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再先进的机器,在观念守旧的人那里也会变成一堆废铁。再优越的区位优势,在抱残守缺的人那里也会成为投资商望而生畏的黑洞。 如何让市场的压力传递到每一位“ 公务员” ?设区五年来,岚山在观念上持之不懈地推进—— 让每个人“解放大思想” “‘木桶效应’,是指对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来说,盛水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是,就是木板都一样齐,如果板与板之间有缝隙,照样会漏得一滴不剩。”岚山区委书记高杰这样解释:“体制创新,是箍紧木桶,不留一丝空隙;解放思想,就是补齐木板,不让一名干部落伍,让每个人都成为加速发展的发动机,至少成为助跑器。” 设区五年来,岚山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工作先导性、决定性因素紧抓不放,紧密结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掀起一轮又一轮思想解放热潮: 2004年9 月,岚山设区之初,迅速开启新一轮解放思想活动,先后组织开展“周边大发展、岚山怎么办”和“岚山设区我们怎么办”等解放思想大讨论。 2007年1 月,岚山召开设区后第一次党代会,随后深入组织开展“跻身三十强、我能干什么”解放思想大讨论。 2008 年,率先在日照启动开展“革除思想障碍、推动进位争先”、“北学黄岛、 南比赣榆、攀住曹妃甸、 跻身三十强”活动。 解放思想的力度,决定了岚山改革创新的程度: --实施大项目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重大问题的发生,实现了由“保稳定”到“创稳定”的转变,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建立村干部补贴“三定机制”,“定干部职数、定补贴标准、定发放方式”,全区963 名村干部按月领取固定补贴,解决经济薄弱村村干部的补贴和待遇问题,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完善“三会两公一评”村级民主工作模式(即所有村级大事实施,必须召开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实行大事公决和决策事项公开,对决策实施结果进行评议),强化村民监事会职能,大力推进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工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效加强…… 汹涌澎湃的思想解放,更加创新的有效工作机制,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2008 年,岚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01.01亿元,比2004 年增长 269.37%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12.15 亿元,是 2004年的 10倍多;农民人均纯收入6832元,比2004年增长 71.83% 。 在各地商务“硬成本”相当情况下,努力降低行政效能、办事透明度等方面的“软成本”,已经成为区域竞争的焦点。竞争,更重要的是“软实力”的对比。特别对“后发者”来说,唯有以更诚恳的态度、更全面的“换位”、更细节的“流程”,方能先赶后超。设区五年来,岚山人在落实上全力以赴—— 以市场检验“政府执行力” “岚山少的不是规划,不是国家政策不把你当重点,而是自己的勇气,少的是政府执行力!没有好的执行力,岚山速度将会离我们远去!”面对设区五年岚山的巨变,区委书记高杰不时提醒自己和同事们。 --决策部署:围绕全区工作的重点难点亮点,对有效工作分解立项,建立有效工作台账,逐一明确任务目标。 --推进落实:深入推进分线运作工作方法,对全区项目、城建、民生、新农村等重点工作分关把守、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对有效工作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并对工作推进跟踪问效。 --督查考核:建立日常有效工作周报制,每周一提报、每月一汇总,分析各级各部门开展有效工作情况;加强重点工作现场督查,年中、年底分别进行一次观摩,对工作成效实名打分排队;建立有效工作调度制度,区委常委会议每季度听取8 条工作线和8 个镇办工作汇报,并每月调度通报“有效工作”动态;完善全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对有效工作情况的考核。 发展,是检验“政府执行力”的唯一标准。 今年上半年,岚山先后有 14家重点企业开工建设二期三期项目:日照众山生物科技二期项目4月8日开工;华浙钢棒二期项目6月12日开工;山东黄海粮油二期项目3月13日开工,投资 10亿元建设日产4000吨蛋白饲料改扩建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加工蛋白饲料 120 万吨,可实现产值46亿元、利润4685万元、税金 3000万元。该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投资 1.2亿元,项目进展顺利。 新“上马”项目缘何如此密集“扎堆”? 山东黄海粮油老总徐光洪一语破谜:“在岚山,最大的方便,就是一枚公章管到底。” 正是在这“ 一枚公章” 之下,为加快黄海粮油改扩建项目进度,岚山仅用了7天就完成了82 户居民的拆迁,为企业扩大规模腾出建设土地43亩。 “越是经济形势严峻,越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政府效能提速’,以高效的工作助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区委书记高杰的这句话,为“效率岚山”作了最好的注脚。 ■后记 “有效工作”,并不是岚山的独创。 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曾这样总结:“华西村能有今天,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有效工作’。” “有效工作”,是“政府”的生命力所在,无论是自然经济、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只有“效率政府”,才会有“效率社会”。 岚山的难得之处,在于把“有效”贯彻得淋漓尽致: 对客商,实行“五星级酒店式服务”,包括首问负责制、全程代办制、重点项目督办制、企业集中年审制、服务前移制等等,政府甘当投资商的“保姆”,只要一个电话,小到用电、用水的协调,大到土地使用权证、规划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办理,“保姆”24小时上门服务。 对机关,年年都是干部作风年,年年都是企业服务年。当然,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干部考核、作用机制的彻底转变,树立向发展一线倾斜的导向、注重实绩的导向、群众公认的导向,给干事的人以最大的干事的空间,建立起“为发展配干部、打破常规用干部、凭实绩用干部和面向一线面向基层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形成了风清气正的干部选用环境…… 这正如岚山人的“效率感悟” :实际上,从“ 串联审批”到“并联审批”,操作起来并不难,难的是政府部门服务效率意识的确立,要在思想深处完成从“老爷”到“公仆”的观念转变。 正是在这些“有效”之中,孕育着以几何基数生长的岚山“奔跑”的速度。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