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周边 焦点 查看内容

连云港家庭农场破题后的冷思考

2013-4-16 10:39| 发布者: 谢小茹| 查看: 213| 评论: 0

摘要:   □ 许兵 王洪波   赣榆县海头镇宅基村承包户赵常安,上月底拿到了绿园春家庭农场工商营业执照。这是连云港市工商部门发出的第一张家庭农场营业执照,标志着这一新鲜事物在港城正式破题。   全省最早成 ...
  □ 许兵 王洪波

  赣榆县海头镇宅基村承包户赵常安,上月底拿到了“绿园春家庭农场”工商营业执照。这是连云港市工商部门发出的第一张家庭农场营业执照,标志着这一新鲜事物在港城正式破题。

  全省最早成立的家庭农场,今年2月28日诞生于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名为“锡山区先锋家庭农场”的省内首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为其明确了身份。同期,全国已有家庭农场6000多家。

  对于连云港市首个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的经办人,赣榆县工商局海头分局副局长陈文忠的态度是“慎重”。“家庭农场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刚提出来的新鲜事物,操作办法和标准从上到下都是空白。赵常安来申请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做,当时只能答复等通知。”“后来阅读中央一号文件,看全省第一个家庭农场怎么办的,一天就忙学习了。经过请示市局和省局,最终从鼓励支持的角度,为他办了这个执照。”陈文忠的慎重不是没有道理,赣榆县工商局的负责同志也表示了类似的态度,“知道是好事,但是没办过,没标准,只能参照着做了再完善。”

  特别是对于首个家庭农场执照的经营范围,陈文忠标注得非常清楚:花卉、苗木、小麦、水稻、花生、玉米、果蔬种植、茶叶、灵芝栽培、垂钓服务、农业观光(不含旅游)。“我们其实也感觉没必要搞得这么细,但是一是因为有些项目我们批不了,二是担心太笼统出现什么问题。”对于我们“是不是过细了”的疑问,陈文忠如此回答。至于注册资金的数额,因为现在个体工商户性质营业执照的承诺制度,陈文忠完全按照赵常安说的1000万元进行标明。

  至于此前网上热议较多的加安农场,海头工商分局局长闫伦东也给予了说明:“李加安也是我们的种养大户,他在3月中旬注册成了自己的个人独资企业,名字就叫加安农场。和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认定过程和操作办法也不一样。加安农场被认为是连云港市第一个家庭农场,纯属起名的类似。不过这也说明家庭农场的建设问题,正在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

  如何看待首个家庭农场在赣榆县产生,赣榆县委常委苏常晓从两个方面给出解释:一是政府引导的作用。近年来,赣榆县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去年上半年全县推开建设打造以人员配置系统化、生产机械自动化、农业技术信息化、农场经营产业化和产品营销协会化等“五化”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小农场,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正是政府引导下顺应潮流的产物。二是工业化进程加快的促进。赣榆县工业经济板块的总量做大做强,特别是沿海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转移安排了大量的劳动力,为土地集中经营创造了先决条件。而家庭农场是符合未来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可以优先为技术物化提供支持,帮助培育职业农民,适时出现正是工业化对农业化的一种促动。

  来自工商部门的统计,除了赣榆县海头镇绿园春家庭农场,东海县和新浦区也先后诞生了5个家庭农场。其他县区的家庭农场,也在申办程序当中。种种情况都在显示,家庭农场建设热正在连云港市悄然兴起。但是,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目前所有接受申请的工商部门都是在探索和摸索中前行,“边做边完善”。

  对于首个家庭农场的出现,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工办主任胡广林给予了正面评价,“从第一家的示范意义来说,值得肯定。但50亩的经营规模,还有扩大和提高的空间”。胡广林表示,市委农工办正在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调研,制定完整可操作的认定办法,并将在部分乡镇先行试点,成熟以后向面上推广。

  胡广林表示,家庭农场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审批?现在缺乏具体标准和操作办法,各地都在起步摸索阶段。一个大的前提是,必须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定义,细化地方工作办法,严格操作程序,遵循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大前提下的群众自愿流转原则,不能损坏群众利益,避免种养大户换张执照就是家庭农场的做法,必须提高标准和层次。同时,更要避免一哄而上的倾向,设立一个合适的准入门槛,保证挂牌一个建成一个,真正发挥家庭农场的作用。关于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胡广林也给出自己的理解:“市级层面的家庭农场认定和政策扶持办法正在制定之中,个人认为家庭农场的规模必须适度,太小不是,太大依靠家庭经营起来也有困难,应该控制在100亩到300亩之间。”

  连云港市县域经济暨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到2015年,扶持发展规模在300亩至500亩左右的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100个。毋庸置疑,今年连云港市家庭农场将迎来建设高峰。第一个家庭农场的出现,某种意义上也只是破题而已。至于下一步怎么走,包括在观望的基层,认定审批的工商乃至以后将提供相关资金、技术服务的部门,都在热切期待相关配套政策标准的尽快出台。 (编辑:王夫成)


喜欢

相关阅读

QQ|Archiver|手机版|爱赣榆

GMT+8, 2025-11-28 20:20 , Processed in 0.0929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