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应实事求是地报道省政府批复连云港市的新规划

2009-10-2 19:33| 发布者: 大非| 查看: 801| 评论: 0

记得2003---2010年的规划出来的时候,市内大报小报一股脑地铺天盖地地宣传,又是全文刊登,又是记者评说,中心内容尤其突出。那个时候,连云港的发展比较沉寂,战略定位也没有现在这么高,可是宣传得很起劲。今天这个规划可以说,战略定位高,目标宏伟,前进辉煌,但是市内大报小报几乎哑口了,对规划的核心战略----“一心三极”只字不提,对海滨新区充耳不闻。正确的做法是,应当实事求是地、客观公正地报道与评述:

首先,要公布城市规划区的范围与层次。新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包括市区行政辖区以及东海县张湾乡、灌云县善后河以北地区、白塔埠机场控制区和市区东部近海部分浅滩海域,总面积约为1644平方公里。新的规划确定了我市的城市布局,中心城区包括海滨新区、新海城区、连云城区、南翼新城等四个组团。

其次,要明确城市的性质与发展目标。连云港市的城市性质是“我国沿海中部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性的海港工业城市。”城市职能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结点与区域中心城市;我国中部沿海的国际性干线大港;江苏省乃至国家级临港产业基地;山海相拥、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中心城市发展的目标中,要突出一下城市发展的分目标:到2030年全市GDP总量达到590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95000元(12200美元)左右,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收入水平;2030年城市化率达到75%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2030年连云港中心城区及南翼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40平方公里以内;2030年连云港中心城区及南翼规划人口总规模控制在200万人以内。

第三,要公布城市发展策略。突出强调,要重点打造沿海城镇发展带,将滨海产业带打造成为江苏省乃至国家级的临港产业基地;中心城市“东进向海”,推进公共服务、商业中心、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向东部滨海地区拓展;搭建适应“一心三极”和“港城一体”的综合交通系统;大力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和沿海产业带等。

第四,要公布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确定连云港市域空间结构为“两轴一心”。其中,“两轴”为沿海城镇发展轴和沿东陇海城镇发展轴,“一心”为连云港中心

城区。沿海城镇发展轴北起柘汪镇,南到燕尾-堆沟镇,是以临港重型工业为重点的市域南北向新兴发展轴线。沿东陇海城镇发展轴东起连云港中心城区,西到东海县城的市域东西向传统发展轴线。两轴的交汇点即连云港中心城区,由新海城区、连云城区和滨海新区组成,承担市级行政、商业、文化、旅游等功能。市域城镇等级为连云港中心城区为一级城市,青口镇、牛山镇、伊山镇、新安镇,以及南翼新城为二级城市。

第五,要公布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形成沿海产业带与沿东陇海产业带“T”型布局结构,两带交汇处的滨海新城核心区是区域服务中心,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咨询、会议展示、信息处理、广告传播等现代服务业。

第六,要公布保护生态环境措施。重点保护蔷薇河、通榆运河、新沂河、新沭河、灌河、盐河、善后河、青口河、龙王河、石梁河水库、潮间带、海口湿地、岛屿等水域生态环境;建立云台山、花果山、前三岛、赣榆砂质海岸等自然保护区,加大保护力度;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加强文物古迹的保护。

第七,要重点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策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合理推进城镇化、保护生态环境、小城镇建设等策略。

第八,要公布都市发展区建设指引方针。都市发展区空间结构是建立“一体两翼、一心三极”的空间结构。“一体”即连云港中心城区,是全市的行政、文化、商贸及交通中心,“两翼”即连云港中心城区南、北两侧的产业发展及综合配套区。“一心”即滨海新城,“三极”分别为新海城区、连云城区、南翼新城。其中,滨海新城(包括滨海新区和连云城区)是重点培育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区,主要承担行政办公、商业贸易、商务流通、文化娱乐、旅游接待等综合服务中心职能。新海城区作为现状的市级行政文化中心,新海城区主要承担市级高等教育职能,以及行政办公、商贸服务、文化体育、生活居住等职能。南翼新城拓展成为产业实力雄厚、配套设施完善的临港新城。

第九,要公布中心城区及南翼空间布局规划。明确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提出不同的控制管理要求。禁建区的范围是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等,总面积446.44 平方公里。限建区的范围是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一般农田等,总面积775.29平方公里。适建区的范围是禁建区、限建区以外的未建设地区为适建区,总面积235.23平方公里,优先满足基础设施用地和社会公益性设施用地需求。

第十,要重点公布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城市空间发展策略是“东进向海”组团发展;城市空间结构以滨海新区为核心,以花果山大道、大港路和产业大道为基本骨架,形成“三轴线四组团”的空间结构。花果山大道综合发展轴是连云港中心城区发展的核心地带,成为全市最重要的公共服务、商贸办公和科教文化的发展地带;大港路滨海发展轴以是滨海居住、产业支持中心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发展带;产业大道产业发展轴以226省道、242省道为主要通道,串连南翼港口和临港产业新城、中云台产业与物流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国际产业园区以及赣榆产业园区,逐步发展成为江苏省乃至国家级的临港产业基地。土地利用布局规划要突出工业用地规模。2030年中心城区及南翼工业用地规模控制在62.69平方公里左右,其中新海城区14.03平方公里,滨海新区12.18平方公里,连云城区15.71平方公里,南翼新城20.76平方公里,并预控工业发展用地3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10大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云台产业园区、国际产业园区、板桥产业园区、徐圩钢铁产业园区、徐圩石化产业园区、宋跳高新技术园区、大埔工业园区、洪门工业园区、海州开发区。

第十一,要公布中心城区及南翼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构筑“一主三次八片”的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主中心为滨海新区中心,主要发展行政、文化、商业、商务等核心职能。次中心为即新海城区中心、连云城区中心及南翼新城中心。其中,新海城区中心和连云城区中心主要发展区级行政、商业、文化、体育及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功能。南翼新城中心主要发展服务于临港产业园区的行政、商业、文化、体育及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逐步培育为城市次级中心。片区中心分别是海州片区中心、猴嘴-大浦片区中心、花果山片区中心、连云老城片区中心、中云台片区中心、板桥片区中心、徐圩南片区中心,以及国际产业园片区中心。商业金融用地布局:在滨海新区中心形成市级商业中心,在新海城区解放中路及海连中路一带、连云城区海棠路分别形成两个城市次级商业中心,远期逐步培育南翼商业中心。商业设施建设的规划是:推进新海商业中心及连云商业中心综合改造及环境整治,结合滨海新城中心建设,引导新浦现状的市级行政中心转型为城市次级商务办公中心区。


喜欢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爱赣榆

GMT+8, 2025-11-29 01:55 , Processed in 0.0402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