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周边 社会 查看内容

高怀堂:连云港抗日男儿

2011-7-20 14:50| 发布者: 谢小茹| 查看: 429| 评论: 0

摘要:   策划:吴弋 记者:杨占厂 王夫成 网民记者:万民 李利民   人物档案   姓名:高怀堂   年龄:86岁   党龄:70年   标签:亲手击毙30余名日军   《我的兄弟叫顺溜》里的神枪手顺 ...
  策划:吴弋 记者:杨占厂 王夫成 网民记者:万民 李利民

  人物档案———

  姓名:高怀堂

  年龄:86岁

  党龄:70年

  标签:亲手击毙30余名日军

  《我的兄弟叫顺溜》里的神枪手顺溜,《亮剑》里的彪形大汉魏和尚,许多人都看过,并为之赞叹。你可能想象不到,就在新浦区浦南镇的一个村庄里,就有这么一个糅合了上述两位性格形象的抗日英雄:高怀堂。

  他是当年威震苏北鲁南战区的“神枪手”,共有30多名日军倒在他的枪下。7月6日下午,86岁的高老,带领连网寻访组,穿越回到那段“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壮年代。

  一

  在此之前,记者想象过一个经典的抗日老英雄形象:身板硬朗,目光坚毅,语调铿锵,伤痕累累。这所有的一切,高怀堂全部具备。

  一见到高怀堂,你就完全可以想到,青年时的他,必定是虎背熊腰膂力惊人的大汉,让人想起单田芳评书里的传奇侠客。“俺那时候不知道多高,按照现在的标准,得有1米8几,反正很少遇见比俺还高还壮的。”高怀堂说。

  

  高怀堂在比划拿枪姿势。李利民摄

  然而,那个时代的中国,并不是凭高和壮就能过上好日子的。高怀堂的父亲能种地能打猎,但一家的生活依然无以为继。少年高怀堂试图用双手来改善家境,但从11岁到15岁时的4次被打,让他坚信,只能参加革命才有出路。

  11岁的一天,这个小小少年翻过了地主家的围墙,猫在私塾窗户下偷听,结果被打得口鼻出血,父亲还被逼赔钱;第二次被打,起因是从地主的水窖里提了一罐水;第三次,第四次,原因也都大同小异。

  这段时间,高怀堂目睹了日本兵的烧杀抢掠,他的父亲被打断了腿,他自己也被吊在树上,后来因为母亲求情,才死里逃生。

  但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逃得过下一次。于是,当中共的工作队开进那个小村庄时,高怀堂就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跟着他们干!”

  15岁的一天,高怀堂成了儿童团长,从当初打他的地主恶霸那里弄来了近百条枪。1941年,高怀堂被举荐入党,领导的理由是———这小鬼既有身体,又有胆识,是打仗的好料子。一年后,高怀堂响应号召,带头参军,与他一同参军的,还有17人。这17人都是他的追随者,“高怀堂既然参军了,俺们都没说的”。

  他们加入的部队,正是活跃在鲁南一代的滨海军区老四团,高怀堂任沂河大队某排排长,“手下30多号人呢,我们都是罗荣桓的兵(注:罗荣桓1943年3月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

  二

  高怀堂的悲壮和辉煌,从1943年秋的李庄战役揭开篇章。

  为了对付日本的坦克集群部队,八路军必须兵行险招———挑选一批敢死队员,近距离靠拢坦克并择机摧毁。

  高怀堂就是其中之一,“大口喝了壮行酒,就没想着要回来”。他和战友们事先埋伏在了坦克必经道路两旁的沟壑里,挖坑,钻进去,盖上厚厚的茅草,然后屏住呼吸,等待,等待。当轰隆隆的坦克开过来时,他们一跃而起,以最快的速度将装满汽油的燃烧瓶一个个扔向坦克的履带。

  火光熊熊中,无数的坦克就此停止,耐不住炙烤的日本坦克兵钻了出来……而高怀堂的许多战友也在这场自杀式袭击中消失。

  

  高怀堂在接受连网记者采访。李利民摄

  在部队中,高怀堂可谓复合型人才,不仅能当敢死队员,还是个神枪手。在一场战斗中,他所在的一个营被敌人包围,就像很多电视剧里放的那样,战士们甚至来不及考虑生死,只有无休止的枪林弹雨。

  高怀堂的职责,是趴在一个不易发觉的角落,用经过改装的三八大盖,敲掉对方的指挥官、炮手、重机枪手这些重点对象。每击毙一个,高怀堂都会数一次,都会更加不惧死亡,一个,两个,三个……直到十一个。从1943年到1945年,毙命在高怀堂枪下的日军,已有30余名。

  讲起这一段经历,高怀堂很是骄傲,“200米之内,当时没人比我打得更准。”

  三

  也没有人比他打得更狠。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高怀堂的身上密布弹痕刀伤,共有70多处,其中头部11处,几次都是游走于生死之间。

  在一场攻打日本据点的战斗中,他身兼爆破组长和狙击手两项重任。在攻打炮楼时,先被敌人扔下的手榴弹炸伤腰部,后来又被子弹击中,鲜血淋漓中依然不退,“我是共产党员呀,我早赚了,杀了那么多鬼子。”

  抗日战争胜利后,高怀堂成为临沭县武装部部长,在与国民党军的激战中,被敌人的飞机空袭炸伤脑部。在养伤期间,部队领导匆匆赶来———还乡团抓了当地80多名老乡,声称要烧死他们,还乡团自然听过高怀堂的威名,所以只要他带人杀到,那帮乌合之众必定不战自溃———后来的事实,果然如此。

  别以为高怀堂只是个敢把脑袋系在腰间的蛮勇汉子,战争年代他可是有着不少“土发明”的。

  譬如“棉被盾牌”。冲锋的时候,为了躲避漫天飞舞的子弹,高怀堂和战友们常常顶着几条浸满水的棉被,“那家伙,子弹根本打不透,救了多少人的命呢……”

  譬如“拼刺刀大法”。“小鬼子都是等我们先动手,我们一刺过去,他们一拨,反刺过来,我们就容易吃亏,后来我琢磨了,我们可以先刺,但别刺小鬼子身体,刺他的手,动作要快,只要他的手伤了,他就完蛋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高怀堂兴奋地比划起来,依稀可见当年风采。

  四

  解放后,身体多处残疾的高怀堂回到山东临沭老家。70年代因石梁河工程移民到今天的浦南镇江浦村龙江组。

  如今,这位叱咤鲁南的抗日高人已经86岁,身体硬朗,耳聪目明,红脸浓髯,在当地人眼中,他就像一个永不倒下的战神,或者一处永不风化的堡垒。在八十高龄,他依然可以豪饮,一天一斤酒,那些战争年代的许多创伤,今日竟奇迹般好转。

  在很多时节,譬如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他很愿意和别人分享战争年代的那些传奇往事。对于今日的生活,高怀堂已经满意到极致,“当年和俺一起扛枪的战友,现在不知道还剩下谁。”

  所以,平日里的高怀堂,笑眯眯得像个老顽童,无欲无求,异常节俭,然而三年前的某一天是个例外———

  汶川大地震后,江浦村设了个捐款箱,全村第一个赶来的,竟是高怀堂,他掏出了4张百元大钞;

  没几天,他又追加了50元……

  (鸣谢新浦区浦南镇政府对本次采访的支持)

  相关视频请见连网(http://www.lyg01.net) (编辑:庄婷婷)


喜欢

相关阅读

QQ|Archiver|手机版|爱赣榆

GMT+8, 2025-11-28 21:36 , Processed in 0.0868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