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生长传播链 中国山东网6月20日讯 (记者 赵福安)济南市历城区卫生局在接到记者关于网友所传“跑马岭蜱虫"泛滥"的情况反映后,迅速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系,进行了核实。 经过调查,当地疫情检疫部门近期并未接到疑似“蜱虫”感染的情况汇报,医疗机构也没有接到“蜱虫”叮咬过的患者,更不存在大量传播的情况。 卫生局表示,一些群众可能是受媒体报道的影响,对“蜱虫”太过恐慌,将其他一些虫类误认为是“蜱虫”,造成不必要的紧张。 由于跑马岭属于山林地带,旁边又有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野趣最浓的森林野生动物王国——“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当地疫情部门对这一地区高度重视,将随时进行监测,若有情况会马上进行汇报和处理。 相关知识 蜱虫形态特征 蜱虫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籽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个部份。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颚基与躯体的前端相连接,是一个界限分明的骨化区,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螯肢1对,从颚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块,位于螯肢腹面,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第4节短小,嵌出于第3节端部腹面小凹陷内。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雄蜱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则仅占体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蜱在盾板后缘形成不同花饰称为缘垛(festoon)。腹面有足4对,每足6节,即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后跗节和跗节。基节上通常有距。足Ⅰ跗节背缘近端部具哈氏器(Haller's organ), 有嗅觉功能,末端有爪1对及垫状爪间突1个。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半,常在第Ⅱ、Ⅲ对足基节的水平线上。肛门位于躯体的后部,叮咬机理常有肛沟。气门一对,位于足Ⅳ基节的后外侧,气门板宽阔。雄蜱腹面有几丁质板,其数目因蜱的属种而不同。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