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殷韶 曹伟 以创新应对挑战,在创新中追求卓越。这是连云港市公安机关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所作出的抉择。 从现实社会到虚拟社会,从服务民生到服务经济,从预防犯罪到打击犯罪,连云港市警方坚持创新开路,大胆破题,不断提升社会管理能力,连云港市社会治安形势在经济跨越发展的形势下保持总体稳定,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及其公安工作的满意度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 从源头构建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机制 随着连云港市沿海战略的深入推进,各种社会矛盾的叠加交织,已成为影响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从源头治理、减少和预防社会矛盾,也是社会管理创新需要解决的重点。 “重大决策、重大项目一出台,公安机关就要主动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未雨绸缪,从源头上做好预防化解工作。”这是副市长、市公安局长陆云飞在2009年4月份的一次公安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两年多来,连云港市公安机关立足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坚持“风险分析预测、苗头发现防范、问题处置化解”三个在先,围绕征地拆迁、医患纠纷、公共管理等,先后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100余次,有效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提高了社会矛盾化解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同时,为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化解各种民间纠纷,还建立了矛盾纠纷滚动式排查机制,完善了公调对接机制,不断健全不稳定因素多元化调处机制。连云港市共建立“公调对接”机构980个,警务室调解室850个,落实调解力量6000余人。对一些疑难纠纷,还从交巡警、派出所抽调民警和调解室成立“联合调解席”,依照庭式调解的有关程序共同进行调解,成功调解民间纠纷2.6万余起、治安案件5200余起。 在公安内部,全面推行领导干部随时接访、主动约访、网上接访、定期回访制,积极化解当事人的怨气,构建了预防和减少涉法信访问题的“防火墙”。 瞄准实战应用,用创新提升警务效能 去年12月30日上午,东海县“老凤祥”金店发生特大抢劫案,案值超过140万。案发后,市公安局组织民警连续奋战,从锁定犯罪嫌疑人到最终将5名劫匪抓获,前后不到5天,还带破了10天前发生在另一省的持枪抢劫20万元黄金案。 回顾案件的侦破过程,从社会面监控到精确研判,从碰撞比对到嫌疑人的最终落网,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效。 近年来,连云港市警方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先后建成了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应用、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了对连云港市行业阵地的系统全覆盖;建立了被盗抢机动车、被盗抢电脑等7个专题研判应用系统,实现了“流动人口”与“高危人员”信息全天候、实时碰撞比对。特别是随着“图像分析、信息研判”综合应用的“3+2”侦查模式和“网上巡逻”防范模式的不断完善,彻底摒弃了重兵排查、搞人海战术的常规侦查办案模式,极大地拓展了大要案件的侦破空间。近5年,连云港市发生的274起命案破获273起,抢劫、绑架等重大案件无一积压,大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围绕制约工作开展的“瓶颈”性问题,立足现有条件,更加注重机制的创新。针对一些基层存在的“有案不立、立案不侦、侦而不审,审而不控,有案不盯、有逃不追”等问题,连云港市警方创造性地建立了“三盯三捆绑”侦查破案新机制,将发生的每一起案件、每一名逃犯、每一名嫌疑重点人,分门别类地落实盯案、盯逃、盯嫌责任,实行侦查员与技术员、探组与社区民警、责任领导与民警捆绑考核,推动了工作责任和措施的落实。新机制建立以来,不仅保持了命案及有影响大要案件全破,而且整个侦查破案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今年以来,连云港市共破获刑事案件1429起,较去年同期上升了9%,其中16起命案全部破获,省公安厅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对“三盯三捆绑”侦查破案新机制予以了肯定。 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还更多地体现在惠及民生上。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汽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车”被盗问题,从2009年4月起,连云港市警方以买方市场为主攻方向,开展治理“三车”被盗“断流”行动,实行打防管控建宣,多管齐下,让偷车的人“偷不到、运不出、销不了”,让赃车“上不了路、加不了油、修不了车”,断掉赃车生存基础,遏制盗车犯罪,当年“三车”被盗案件下降19.4%。今年以来案件又下降9%,累计发还被盗车3000余辆。“三车”断流在全省尚属首创,也为各地开展打盗车积累了经验。今年4月份,省公安厅专门在连召开现场会,交流推广连云港警方的经验做法。 坚持大胆实践,敢于突破常理和禁区 创新,还意味着敢于突破禁区、敢于实践和尝试。 今年6月份,上海的王先生因生意需要急着赶到连云港,当他半夜住宿登记时,却发现身份证没带,按规定不能入住。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宾馆人员询问了他的身份信息,并给他办理了入住手续。随后,将他的身份信息传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指令属地派出所对其真实身份进行了核查。 《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未携带身份证件的旅客,不能登记住宿。但实际工作中,无证旅客住宿的情况大量存在,致使一些不法分子混迹其中,游离了公安机关的管控。为了解决这一长期困扰公安机关治安管理的问题,连云港市警方创造性地建立了“旅馆业无证要求入住人员核查制度”。 此创举虽然涉足“禁区”,但收获的却是既解决了旅客无证不能入住的难题,消除了治安管理的盲区,更为公安机关抓获一些心存侥幸的漏网之“鱼”提供了条件。两年来,已先后抓获网上逃犯2320余名,抓获其他违法犯罪嫌疑人员520余名。公安部《公安内参》刊文介绍了这一创新举措。 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加强网络管理也是公安机关面临的新课题。针对“网民”这一最特殊的“人群”日益壮大的情况,连云港市警方把虚拟社会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领域,建立了互联网“网上公安局”,设置了“网上服务大厅”,24小时接受网民报警和咨询求助,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宣传防范违法犯罪知识和技巧,拓展服务群众的新途径。“网上公安局”开通以来,浏览量达30余万人次,接到网民建议、举报、求助、咨询等各类信件308件,回复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尊重基层首创,最大限度激发警队活力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最根本的是要调动广大基层民警的创造活力。 为了做到这一点,连云港市警方推出了“和谐警营恳谈日”活动,将每月的18日固定为连云港市统一的恳谈日,以社区警务、基础信息采集、打处绩效、队伍管理等为主题,从市局到基层各个层面的领导和民警面对面开展恳谈交流,广泛征求建议意见,共同推动公安机关的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同时,专门设立了社会管理创新奖,鼓励民警立足本职,积极开展革新、创新。 张双印,刑警支队一名普通的“80后”民警,江苏省公安厅最年轻的刑侦专家组成员。从警7年,刻苦钻研业务,总结创新出10种专业技术技战法和干预方法,形成了“张双印技术工作法”,在侦查破案实战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年6月份,被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近日,又被破格提拔为副主任科员。 如今,创新之风已在连云港市公安系统蔚然成风。“基于智能信息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公安监管协同警务系统”获得了国务院科技部立项;道路治安卡口、城区路口综合监控系统被评为全省科技强警科技建设类三等奖;“违法及异常行为等多功能视频智能分析应用研究”及“互联网服务场所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等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被市科技局立项或获得了专利证书……一个个社会管理面临的新难题,正在被警方以创新的手段得到解决。 (编辑:庄婷婷)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