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志亚 贺亚洲 陶源 上周五,连云港市与镇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举办了一场企业招聘会。尴尬的是,面对大批进场求职的应聘者,来自镇江的18家企业摊位前门可罗雀。 苏南一直都是连云港市劳动力外出打工的首选之地。往年,每年春节过后,连云港市都有大批劳动力涌进苏中苏南求职。而此次镇江企业上门招聘遇冷,给港城用工市场带来何种启示?港城用工风向标将转向何方? 本地企业待遇并不差 “市场里人流这么大,为何没有一个求职者过来询问呢?”在镇江船山横架厂摊位前,招聘负责人王女士甚是不解。王女士介绍,企业最近扩大产能,技术工人缺口很大,这次,她们带来了操作工、车工、铣床工等近200个岗位。然而,直到招聘会快结束了,才有寥寥几个求职者上来咨询。 在人力资源市场里,求职者小王告诉笔者:“外地企业开出的待遇并不高,我们当然愿意在本地就业。”笔者调查发现,镇江本次需求岗位集中在生产一线操作熟练工,如车工、钳工等,大部分岗位的月薪在3000至4000元。而同在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本地企业,熟练工工资也达到了3000元以上,就待遇而言,本地企业并不差。 “今年以来,连云港市首次出现了大规模的‘用工荒’,实际上是技术工人荒。本地企业用工缺口越来越大,本地企业尚且吃不饱,外地企业来连遇冷也不足为奇。”市人力资源市场一名负责人如此解释。 转变用工方式留人才 那么,镇江企业来连遇冷能否给连云港市企业招工带来一些启示呢? 已经有企业意识到“招工难”问题的症结,太阳雨太阳能的招聘负责人告诉笔者,现在企业招工,都要求熟练工,一方面出于企业生产现状考虑,另一方面也是担心自己花精力培养技工到头来留不住。以往不愿招普通求职者、应届毕业生的情况也在改变。“现在,太阳雨在招聘中,开始有意识招聘一些普通求职者,让他们到企业后再进行培训,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 “企业必须认识到,蓝领高薪的时代已开始。”市区某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陆经理分析,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加速提升,农村劳动力加快向工业转移,长期受压抑的劳动力收入不可持续。种种迹象表明,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已经结束。他认为,长期以来“脑体倒挂”现象本来就是一种误读。 对此,陆经理建议,本地企业想留住人才,必须转变用工方式。一方面,企业管理团队、管理模式和经验要跟上员工的需求,部分企业工作强度较大、上班时间过长、合同执行率低、用工不规范、社会保障水平低,这类企业肯定得不到员工认可。另一方面,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技能培养,不仅以待遇留人、还要以情感留人,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的培养,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到处“抢工人”的方式,让企业真正具备长期发展的基础。 (编辑:庄婷婷)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