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志亚 李建军 刘阳 10年献血4000毫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将自己全身“换”了血。日前,义务献血好小伙———市边防支队徐圩边防派出所边防武警丁森清,高兴地从无锡中心血站领取了全国无偿献血银奖。该奖项由中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卫生部联合颁发。 虽然是一名边防武警,可丁森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文质彬彬———厚厚的宽大眼镜、不疾不徐的语速。谈起自己的献血经历时,丁森清坦言第一次献血是想“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11年前,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他,赶上学校号召在校师生开展无偿献血活动。作为一名新生,丁森清迫切希望给新老师留下一些印象。走进了采血室,当粗粗的针筒扎进他的胳膊,他觉得美滋滋的。 或许丁森清自己都没想到,他这“一表现”就是11年。 初次献血后,丁森清开始接触一些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渐渐了解了它的原理和利弊。当得知志愿者无偿捐献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而献血者本人的身体并不会受到影响的时候,丁森清觉得应该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帮助他人渡过难关。此后,学校每年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每次200毫升,在大学4年时间里,丁森清献满了800毫升全血,已经达到终身免费用血的标准。 毕业后, 丁森清投身警营,成了一名边防警察。献血的习惯也被带到了工作中,一次休假回无锡时,他在街头遇到献血车。得知全城血库告急,他毫不犹豫挽起袖子上了车,一次献出了400ml全血。从那以后,只要身体条件适合,他就献400ml全血。 2007年的一天,丁森清在连云港街头碰到红十字会搞宣传活动,登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快步走上前报名,希望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然而由于他的家庭住址相对不固定,登记人员不接受他当志愿者。但是丁森清在与其他志愿者交谈中得知,成分献血恢复快,周期短,促使丁森清很快加入了成分献血行列,并成了一名成分血固定献血者。在他的带动下,市边防支队先后有40多人成为献血志愿者。 丁森清不光参与献血活动,对无偿献血工作也积极建言献策。2010年春节,丁森清利用休假的时间到无锡中心血站献血,工作人员为了能提前回家准备过年,态度急躁怠慢了献血者。丁森清就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对他们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后来无锡市中心血站根据他的建议,将节假日应班制度改为轮渡值班制度,成立了“板友汇”(固定捐献血小板志愿者联合会),将纪念品改为积分制,更大地调动了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为此无锡市中心血站2010年底还给丁森清评选了积极奉献奖。 (编辑:庄婷婷)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