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周边 社会 查看内容

瞧瞧小店里的“三无洋货”

2011-9-1 07:08| 发布者: 谢小茹| 查看: 195| 评论: 0

摘要:   记 者 侍 敏 通讯员 张 雷 宜 福   在不少消费者眼里,只要是进口的服装、食品、化妆品等,都是时尚、优质的代名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记者近日从连云港市工商部门获悉,近年来,一些街头小店擅自出售的无 ...
  记 者 侍 敏 通讯员 张 雷 宜 福

  在不少消费者眼里,只要是进口的服装、食品、化妆品等,都是时尚、优质的代名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记者近日从连云港市工商部门获悉,近年来,一些街头小店擅自出售的无详尽中文标签、无进口资信证明、无检验检疫证明的另类“三无洋货”频遭投诉,诸如洋服装穿后致使皮肤过敏、洋食品打开后变质等。

  进口童装无中文标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部分大型商场、超市里销售的进口品牌童装都有标注成分标识和安全类别的中文标签。如通灌路一家大型商场的某品牌童装专柜内,一款男童牛仔裤上的中文标签除了注明品名、产地、成分外,还标注了服装的安全类别,“B类,可直接接触皮肤”。

  但在一些售卖童装的小店里,所谓的外贸童装、韩版“潮装”,半数都找不到成分标识、安全类别等中文标签。在步行街副街一家外贸童装店内,一款据店老板称为目前卖得最好的男童外套,手感的确不错,可上面除了一些韩文标签外,找不到中文标签。老板表示这款是正宗的韩国货,是朋友直接从国外托运过来的。当问其衣服是什么面料,怎么没有中文标签时,店老板拿着标牌看了半天,才含糊地说:“是纯棉的,质量保证没问题。”

  然而,正是因为对“洋货”质量的相信,不少市民把洋童装买回家,孩子穿后出现了皮肤过敏。据悉,这往往是因为服装中甲醛含量超标引起的。

  栗子店卖“三无”洋食品

  近日,新浦工商分局执法人员进行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时,发现市场上销售的许多进口食品包装上没有中文标签,连商家自己都搞不清食品的品牌和厂家,对于进口资信证明和检验检疫证明,更是一问三不知。

  在市区一家糖炒栗子店,执法人员发现其还卖诸如饮料、饼干等洋食品,而这些洋食品的外包装上,超过半数没有贴完整的中文标签。询问店内的顾客是否了解所购商品的品名和成分,有人回答:“没有中文说明就看包装上的图示,大概也能猜到是什么。”

  而店主说:“我这里的货都是供应商提供的,货物到店里的时候就没有贴中文标签。”问起店主是否看到供应商的进口资信证明和检验检疫证明,能否提供复印件时,店主惊讶地说:“卖进口商品还要这些手续啊?不过供应商那肯定有,下次我一定向他们索取。”

  进口商品不可盲目购买

  新浦工商分局市场科负责人提醒市民,进口商品、国产商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产地,没有贴上中文标签的进口商品,有可能是走私进口商品,也有可能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假冒商品。

  实际检查中执法人员还发现,国外进口的服装、食品、化妆品问题还真不少,其中最要注意的还是食品。

  在此,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在选购进口食品时,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根据国家《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的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为中文标签。另外,还要注意查看所购食品包装上是否贴有激光防伪的“CIQ”(中国检验检疫的缩写)标志,也可在经销商店内查看“进口食品卫生证书”,该证书是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了进口食品的生产批号等详细信息。只有货证相符,才能证明该食品是真正进口的。如果是没有以上标志和证书的进口食品,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大家要谨慎购买。 (编辑:庄婷婷)


喜欢

相关阅读

QQ|Archiver|手机版|爱赣榆

GMT+8, 2025-11-29 05:09 , Processed in 0.1612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