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周边 焦点 查看内容

连云港市民俗展览“活”起来

2011-9-1 07:11| 发布者: 谢小茹| 查看: 324| 评论: 0

摘要:   见习记者 李 刚 通 讯 员 张大强   民俗展览应该怎么办?很多市民都表达了对于民俗展览方式单一、索然无味的感受。但现在这样的状况正在改变。   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共设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岁时节庆 ...
  见习记者 李 刚 通 讯 员 张大强

  民俗展览应该怎么办?很多市民都表达了对于民俗展览方式单一、索然无味的感受。但现在这样的状况正在改变。

  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共设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岁时节庆、教书育人、农工百商及“非遗”成果展示6个专题,通过300余件民俗实物、近百件“非遗”展品,生动展示连云港地区上起明代晚期、下至20世纪40年代的民俗文化概貌。其中较为珍贵的有:清末民初的花轿,称量珍贵物品的戥子以及部分反映清末至民国期间新浦地区群众生活习俗的物品,如分家契约、合婚书、商业合同等。

  市民俗博物馆于2009年对社会免费试开放以来,每年接待人数达到五万人次。但由于条件限制,展厅没有添置音响设备,使展览效果打了折扣。很多观展的市民反映只能阅读展板介绍,很难直观地了解民俗,由于方式单一,很少有青少年愿意前来观展。

  为了使观众尽快融入到展览中去,为观众营造一个良好的参观氛围,让每一位进入民俗博物馆的市民都能直观感受到连云港独特的地方民俗,民俗博物馆在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购置了14只环绕立体声音箱,并在院内设置了四只防水音箱,在平时可用来播放《鲜花调》、《十杯酒》、《打牙牌》、《五更调》等一些民间曲牌,向观众介绍“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等连云港传统曲目,有重大活动的时候还可以播放非遗申报影片,使观众对连云港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下一步,市民俗博物馆还将在“可听”的基础上购入显示屏、人机互动设备,实现观展者对民俗的“可视”、“可触”。而明年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的展览将达到更高的层次,在用三维动画方式复原的老民主路影像中,将重新响起老新浦王聋子叫卖泡花生、炒蚕豆的吆喝,卖绣花针、卖针头线脑的独特声音,将再现老新浦的独特风貌。 (编辑:庄婷婷)


喜欢

相关阅读

QQ|Archiver|手机版|爱赣榆

GMT+8, 2025-11-29 05:36 , Processed in 0.0407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