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耀华 宋浩学 他是一名“70后”,有着与同龄人一样的理想与追求,他原本可以呆在县城机关,也可以效仿兄长成就创业致富之梦。然而,这位大学生却甘心选择默默为英烈们守墓,他就是抗日山烈士陵园管理处办公室的贺龙广。1997年大专毕业后,贺龙广已经在这里静静地坚守了15年。 用心打造整洁肃穆环境 贺龙广先后负责墓区巡视、园艺、基建和办公室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有条不紊。2001年,正值抗日山建园60周年,当时县里投入巨资整修烈士墓园。8月初,贺龙广施工期间胳膊摔伤,但他次日就忙碌在山坡上。当时骄阳似火,出于防虫防晒需要,贺龙广身穿长袖衬衫上山,如此几天,伤口全部发炎溃烂,至今半边胳膊和上腹部仍疤痕累累。工程持续到当年冬季,他不辞辛苦,每天忙碌在山西墓区,山西冬天寒风紧,他的耳朵和脚后跟都在那年冻伤。 贺龙广说:“大道理我们不讲,但为烈士打造整洁、庄严肃穆的安息环境,是活着的人惟一能为他们做的事情了。”短短数语让人记住了这位守墓人。 潜心编就烈士电子名册 正是单调的巡山,让他绘制抗日山烈士墓的网络图成为可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座烈士墓的方位及图像都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只要有烈士家人来扫墓,贺龙广都能一口告知具体位置,他有时还不厌其烦将扫墓人直接带到烈士墓前。 抗日山有“中国抗日第一山”之称,烈士陵园内建有751座坟墓,安葬着800余位烈士的忠骨,铭刻着3576位烈士的英名。烈士遗属来者众多,让每个扫墓者不费力就找出英烈之墓谈何容易?1980年整理的手抄烈士名录早已被翻烂,如何才能提供全新的查阅方法? 从2008年起,贺龙广和同事利用业余时间将烈士资料输入微机,他们白天采集烈士墓信息,晚上录入相关信息。大家不厌其烦地查阅资料,他还多次前往烈士生前所在村核实。此间还弄清了多个有名无碑、一名多碑和最多达48位烈士合墓的问题。此外,他们每天还前往不同的烈士墓前采像,以便为烈士墓维护和扫墓者提供便利。经过长达3年多的整理,烈士陵园数字化管理信息初步形成,人们来到这里既可查阅纸质名录,又可查阅电子档案。 选择守望不怕成“老苗” 每年清明前后,苏北鲁南数十万人会来抗日山凭吊先烈。此外,“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也会有人来参观。但一年之中除了那几十天外,其他时间就是孤寂和守望。起初,贺龙广感觉“很难受”,但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在墓园里上上下下走几遭,好像在和英烈们做无声的交流,浮躁的心就会安静下来。” 抗日山烈士陵园虽是4A级景区,但却是免费开放的,工作人员的收入也不高。眼看昔日同学有的工作体面,有的经商发了财,家人也替他着急。他有3位兄长生意做得都很成功,他们也愿意为小弟发财助一臂之力。邻近有位看山的老人曾说:“小贺,还是早点想办法走吧,这里太苦了,天长日久你就‘老苗’了。”贺龙广知道,在当地“老苗”意味着什么。但面对清贫和孤寂,他还是选择了默默坚守。 “天天与英烈们相伴,面对那些为了民族解放、为了理想信念宁愿舍弃生命的人,你会觉得那些对金钱不择手段的追逐是等而下之的。”贺龙广说。 (编辑:庄婷婷)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