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崔威 通讯员 何亮) 日前,连云港市卫生科技创新服务大会在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区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连云港市“十一五”时期“科教兴卫工程”所取得的成绩,明确了新时期卫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要求以新一轮“科技兴卫工程”为载体,继续深入实施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战略,推动卫生科技创新与进步,带动连云港市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适宜技术推广,力争使连云港市卫生科技水平达到省内中游、苏北领先,基本建成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副市长滕雯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连云港市卫生系统将卫生科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深入实施“科技兴卫”、“人才强卫”战略,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建成了一大批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科技创新成果,有力地促进了连云港市卫生事业的发展。“十二五”时期,是连云港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后发先至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通过实施新一轮“科技兴卫工程”,培育10个省内有地位、苏北先进、市内领先的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创新平台),建设3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培养100名市级医学重点人才,其中培养10名领军型医学重点人才、40名创新型医学重点人才和50名重点人才培养对象。大力培育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专科)和重点人才。新增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8至10个;国家级重点人才2人,省级重点人才10人。遴选出若干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竞争能力强的学科和人才列为省级重点学科(专科)和重点人才培育对象,给予重点资助和扶持,力争进入“省市联动共建”行列,提升连云港市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层次。 会议就切实把握“十二五”卫生科技工作的关键环节强调,要提升卫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广泛开展国内外医疗卫生交流合作,积极申报和承担省级以上重大医学科研项目,加强对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鼓励青年医务工作者开展科研工作,完善科技项目申报、评审、检查、评估、奖励制度,提高科技成果质量和获奖档次;要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技术为手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以提高疾病防控与临床服务能力为根本,以三级医院重点临床科室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重点学科管理,加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建设,将连云港市重点学科打造成为“管理现代、技术先进、人才荟萃、设备完善、服务精良、省内一流”的精品名品,积极争取进入省市重点学科共建行列,冲刺省级医学重点学科或创新团队;要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实行自主培养和高端引进相结合,培育一批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具有创新思维的医学领军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团队,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评估、激励和保障机制,充分挖掘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全面提升连云港市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为卫生科技创新与进步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适宜技术推广,充分发挥二、三级医院、专业卫生机构以及重点学科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面向广大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广泛开展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和适宜卫生技术引进推广,建立起卫生科技成果和技术推广应用体系,探索有效的推广模式和运行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适宜技术普及率,不断充实完善医疗卫生技术服务项目,大力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方法,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促进城乡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会议最后要求,要全面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全面落实改善医疗服务24条措施。大力推进预约诊疗,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认真实施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落实护理包干责任制,规范开展等级护理服务,加强医患、护患沟通。全面加强医疗质量安全,强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电子病历,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全力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供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全面强化对医疗机构、执业医师队伍、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医疗广告的监管,促进医疗机构依法、规范执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争创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行业。 (编辑:庄婷婷)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